新聞背景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上個月結束報名。全國1.9萬個招錄崗位共有152萬人通過資格審核。根據相關統計,其中有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而我省上個月也剛結束的地鐵公安人民警察專項招考,也有7400余人熱搶200職位,最熱門崗位比例近于305:1。 新一輪國家公務員考試“大戰”即將登場。面對千軍萬馬廝殺過獨木橋的慘狀,這時候總有作壁上觀的閑人搖頭擺尾地感嘆:拋棄理想,甘心屈身公務員隊伍是當代大學生的不幸! 被放大的公務員熱甚至驚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就在今年9月份,他為中國經濟出謀劃策時也提到,“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他說,“我們希望看到聰明的年輕人對媽媽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 趨利避害,人之本能 暫且不論菲爾普斯是否了解中國國情,單從本國評論家而言,其實他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趨利避害”是各種動物的本能。為啥公務員被熱捧?公務員好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幾千年的老話放到今天,盡管有其價值觀上的局限性,但仍代表了先人對社會現象的智慧觀照和總結。人總是愿意追逐美好的前景。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大門驟一打開,許多眼巴巴等著一點工資救急的公務員心一橫,便在經濟浪潮的席卷下毅然下海。放到今天看來,這批人丟掉鐵飯碗,把自己丟在未知的未來摔打磨煉,不是傻得很? 不過放在當時,在這批“弄潮兒”的眼睛里,外面的世界精彩多了,外面的機會也多多了。簡而言之,就是下海比公務員這活兒更誘人。早前,國內電視臺曾拍攝過的“80年代的下海風云錄”,這部紀錄片披露,包括SOHO集團董事長潘石屹、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等等如今大名鼎鼎的企業家,下海前都曾是公務員。試想,當時若不是抱著對更美好前景的熱切追求,誰肯輕易踏出這一步? 不惟公務員,那時候正趕上“文革”中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回城大潮,1700萬知識青年從農村一下子涌回城市里,怎么就業?只有下海罷了。于是,可能創造更好前景和人生的“下海”便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 所以,追逐這個時代看來更好的“公務員”這一行,從個人角度而言,完全沒有任何錯處,它代表的就是一種本能的、更向上的選擇。 沒有公平,就別苛責 更鞭入一層,評論家可能會問:為何當下大學生只愿意將才學浪費在沉悶的機關生活里?或許他們更應該跳出個人的角度,向社會也發聲問一問:為何你的大學生都愿意去考公務員?你的身上是否出了什么岔子? 談談就業公平。如果眼前有一條康莊大道,試問有誰愿意在逼仄的獨木橋上浪費青春和才學,一年到頭白首窮經只為一次不知道有無結果的廝殺? 前陣子,有網絡大V在網上發起倡議:如果來面試的孩子當中有農家孩子,請優先錄取他們。這樣的活動當真暖到了人心里。且不談所有年輕人,單說農村孩子,畢業后必須在找工作前入不敷出的陣痛和老家人的殷殷期待里煎熬。但太多的工作已不是憑才學就可以輕易獲得: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憑借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輕而易舉撈到了這些職位。“公器私用”蔓延到用人上,工作單位也成了家庭式作坊,只要有一絲瓜蔓親,我就能把你弄進來。 公務員考試橫空出世后,經過幾年的探索,它越來越規范的程序最大程度減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于是,相對更公平更公開的公務員考試,為這些在焦灼中等待的孩子們指出了向上一路:比拼成績,拿結果說話。就此而言,這條雖忐忑卻公平,又不需要太多經濟成本的路,如何不成為年輕人無奈而迫切的救命稻草? 盡管近年來,有關方面也在極力傳達基層公務員真實的苦狀,試圖扭轉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認知。但擺在公眾面前,我們仍看到公務員在醫療、養老方面絕對地占有優先的資源,因此這種悲情的訴說未免仍顯得蒼白無力,更有一巴掌打在自己臉上的熱辣辣。 所以,公務員考試越熱,我們不妨越冷眼旁觀:這個社會究竟為了這些追夢的年輕人讓出了什么樣的路? 當然,無可厚非的選擇并不代表這是被鼓勵和被贊賞的選擇。隨著公務員退出機制的深入探索,鐵飯碗將被進一步打破。倘若沒有憂患意識,停下學習的腳步而只想在機關里打發光陰,恐怕曾經光明的前程也要落空。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國考輔導班最高每小時6000元 名師多履歷不實
·“公考熱”該退退燒了
·半小時內備案 公務員酒駕享“特殊待遇”
·公務員熱?別著急噴口水!
·龍巖男子32歲仍沒考上公務員 冒充局長行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