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聶揚飛本報見習記者 李 浩 理性擇業,著眼長遠發展 從公考的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最終成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幸運兒。但這一崗位是否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實中,不少公務員()對自己的境遇并不滿意。 劉剛在今年的公務員考試中,考上了我省北方某縣檢察院。由于單位的工作多,人手不夠,他被通知提前上崗,工作的忙碌狀況大大超出他的預想。 “太忙了,每天都要加班,根本沒有想像中那樣清閑。 ”劉剛說。 與劉剛有同樣感受的,還有2009年考入蕪湖某區機關的小張。他說:“每天做的都是一些程序性的工作,沒有任何創造性,感覺以前學的專業知識發揮不出作用,因此對現在的工作也沒有了激情。 ” “每月工資扣除五險一金是3000元錢,福利也不多,現在花錢我都要算著花。 ”對于社會上一直津津樂道的高工資、高福利,小張并不認可,“而且機關里級別晉升渠道單一,升職太慢,很多時候是論資排輩熬資歷。 ” “職業選擇應當理性,不能僅憑社會傳聞而入行。 ”省內某知名公考機構指導老師趙建波介紹,此前有過統計,只有萬分之四的公務員能夠升到省部級,不到1%的公務員能升到司局級,未來發展中的競爭壓力不亞于“萬人過獨木橋”。如果不具備高度的政治覺悟和科學健康的心態,沒有勝任公務員工作的素質和能力,忽視自身素質和條件,一起去擠這座“獨木橋”,即使僥幸成功,也不可能走得長遠。 “與其他職業一樣,公務員同樣面臨正確選擇和適應的問題”。 哪些學生適合走公務員之路?趙老師認為,首先要對公務員這個職業有正確的理解,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還要具備公務員職業所要求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如較強的文字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能做好接受基層艱苦環境磨煉的心理準備,學會從基層干起,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成績拓展自己的人生之路。 深化改革,消除認識盲區 “破除公務員職業崇拜,首先要從破除‘終身制’做起?!笔⌒姓W院教授昂永生認為,要加大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嚴格的公務員考核機制和淘汰機制,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將“終身制”變成“合同制”,把“鐵飯碗”變成“瓷飯碗”,這樣才能讓“公考”回歸理性。 據省公務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國家層面已制定實施了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辦法、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管理辦法等多項法規,不合格的公務員可以被辭退。比如,2011年試行的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管理辦法就規定,新錄用公務員在一年試用期考核不合格的將取消錄用。可以預期,未來該領域的改革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分類管理和聘任制試點工作也將更加深化。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當前社會上對公務員群體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比如:不少人將一些發達地區、職位比較高的公務員的待遇當成所有公務員的待遇,把某些公務員的灰色收入也當成所有公務員的普遍行為。實際上,隨著黨政機關改革的深入,以及各方面監督力度的加強,公務員的收入越來越規范透明。同時,隨著政府推行減員增效、定崗定編定責的改革,公務員也都開始有相對明確的績效考核制度,工作壓力明顯增加。 “公考熱”降溫是大勢所趨。采訪中,不少基層群眾表示,希望加大對公務員權力的監督和制約,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公務員不應當一考定終身,應該樹立服務意識,讓公務員在服務中不斷接受百姓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對公務員體制進行改革,消除體制內外的差異,從養老、醫療、住房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建立全社會統一的制度,消除公務員的隱形福利。 “當企事業單位職工與公務員在待遇、保障、提升上的差距明顯縮小,人們的職業選擇自然就會更加多元與分散。 ”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認為。 扶持創業,拓展廣闊天地 “選擇自己創業,同樣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份精彩。 ”日前,在懷遠縣經濟開發區,安徽虹泰磁電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濤自豪地介紹,2011年從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畢業后,他并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選擇參加公考,而是利用技術自主創業。如今公司發展良好,預計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年輕人應該是有朝氣有闖勁的群體,在擇業時應當把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和特長的崗位作為自己擇業的首選,如果僅僅為了貪圖穩定放棄理想,都去選擇機關從事行政工作,一定程度上埋沒了青年的創造和創新能力。 ”合肥學院的就業指導老師李婷婷說。 在李婷婷看來,公務員只是眾多社會職業的一種,公務員從事的是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公共服務,客觀上講,公務員提供的公共服務本身并不創造社會財富,只是在現有存量財富中進行調配,從而實現更好的分配,促進更快地增長。而增量的財富,則需要更多的人在社會上創業。如果把優秀的人才都集中在政府部門,會導致直接創造財富環節的優秀人才短缺,甚至可能影響到社會各領域發展的活力。 “大學生為何不選擇自己創業?不僅是因為創業本身存在風險,更缺乏足夠的扶持和幫助。 ”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認為,目前我國大部分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投資收益率明顯呈現下降趨勢。如果沒有適宜或領先的技術、有效的管理方法、足夠的資金規模、良好的人脈關系,投資創業很難有勝算。這些對于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屬于很難突破的瓶頸。 王開玉建議,一方面,大學生要善于適應市場需要,理性選擇創業方向,進行自我調節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要出臺更有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建立專門培訓機構,將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納入民生工程,投資建立一些綜合型培訓基地,努力培育更多大學生“創一代”,讓他們在公考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國考輔導班最高每小時6000元 名師多履歷不實
·“公考熱”該退退燒了
·半小時內備案 公務員酒駕享“特殊待遇”
·公務員熱?別著急噴口水!
·龍巖男子32歲仍沒考上公務員 冒充局長行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