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生 過去,醫生救死扶傷的偉大形象倍受人們尊敬。近些年卻因醫療糾紛和收紅包等事件丑聞纏身,一時間“白衣天使”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漸漸扭曲、被妖魔化。 日前,網報“河北保定第一醫院大夫收回扣,談笑數錢” 視頻,引發網絡關注。保定市第一醫院證實該視頻真實性,稱收回扣者為醫院一副教授,該人已被調離原工作崗位,停止其處方權。 這個事件再次抹黑了醫護人員的形象。不可否認醫生群體中難免有害群之馬,現在整個醫療行業的大環境也容易助長此類收紅包、吃回扣等歪風邪氣。但是這種以偏概全去妖魔化一個群體的行為畢竟有失偏頗。 10·25溫嶺襲醫事件再一次以悲劇的形式印證了近期醫生被妖魔化的事實,也暴露了醫患關系積怨已深。醫生很患者之間本應相互尊重和關愛,為何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值得深思。 2、教師、校長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被稱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自古以來都是倍受人們尊重的群體。但不斷曝光的丑聞,從性侵女童到體罰孩子,從惟利是圖和貪得無厭的收禮,到層出不窮的師德敗壞新聞,已經使老師和校長成為貶義詞。 教育行業接受紅包、禮品、宴請等早已成為人們心照不宣的事實,2013年8月12日,海口“宴請老師醉死”事件再一次撕開了這層薄膜,將教育行業的灰色地帶以悲劇的形式暴露出來。 這次事件不僅僅是個別老師的觸線行為,也暴露了整個教育行業存在的制度之弊。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之下,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且分布不均。教師被妖魔化的原因除了個別師德敗壞的教師對教師形象的抹黑以外,值得我們注意和反思的還有現存教育制度之弊。 3、知識分子 從“專家”被稱“磚家”,“教授”成為“叫獸”,知識分子被稱為“公知”,可以看得出輿論對這個群體的不滿。 知識分子和醫生一樣,身上也曾被賦予無數光環,傳道授業解惑的期待,社會良心的期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見證著這個職業的神圣性。可那都已經是過去,如今的輿論場中人們以罵專家為流行,以嘲諷教授為樂事,以“公知”作為罵人的標簽,除了文革,知識階層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如此狼狽。 4、記者 記者也是一個被賦予了很多光環的職業,人們稱之為“代言者”,喻之為“了望者”,尊之為“第四權力”,記者也自自詡為無冕之王??蛇@個記者節,記者們感受到了這種尊重嗎?沒有,尤其是新快報陳永洲事件發生過后,本就被詬病的記者職業受到了進一步的嘲諷。防火防盜防記者,不僅是一些官方的態度,民間也對這個群體流露出這種敵意。假新聞,有償新聞,有償不新聞,將那些神圣的光環擊得粉碎。 5、城管 近些年,城管被妖魔化了。百度知道中“城管”一詞的解釋是: ?、?名詞:專門欺壓租不起商鋪、辦不起執照的商販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黑社會組 ?、?形容詞:形容殘暴、血腥、恐怖。 ?、?動詞:等同于打、砸、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城管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正是因為以往某些城管過于粗暴的印象令人太過深刻,以至于現在還必須償還“欠下的形象債”。 盡管我們可以看到,在社會輿情的壓力下,很多城管已經開始逐步走出“粗暴”執法的老路子,慢慢的是用“鮮花執法”“門口喊話”等一些軟性手段,但公眾似乎并不買賬,不認可。 一位城管曾經吐槽:我們這個行業,被罵爹罵娘罵祖宗,用委屈淚水,獻整潔與暢通。不敢魚肉鄉里,但確有害群之馬做過掀攤打人之事。干好了,身累體乏心情愿,出事了,領導吵群眾罵怨難消。頂萬千罵名聲討,換兩頭受氣。市民想買菜出行皆便利,不復念二者難得兼??丛谠鴰Ыo您片刻通暢整潔,能否值回些人間理解?謝謝。 6、公務員() 公務員本是“人民公仆”,但是近年來不斷曝出的公務員貪污受賄、機關辦事難等負面新聞令這個群體的形象大打折扣。公務員的“鐵飯碗”也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隨著“國考”的粉墨登場,有關公務員的話題又熱得燙手。特別是,中直機關一個職位,居然有9411人去爭搶,中國大學生對公務員職業的過度崇拜,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至于“富二代”們開著豪車赴考,丈母娘稱自己女兒“非公務員不嫁”,更是給公務員職業傾注了太多的個人情感,涂抹了太多的功利色彩,甚至將公務員這個職業妖魔化了。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公務員低價買房明顯有失公平
·盤點被妖魔化六大職業:校長公務員上榜
·為公務員開保障房特別通道屬監守自盜
·大齡考生:考研并非首選更青睞公務員
·曾被開除公職人員不能再報考公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