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南京非法幼兒園進退兩難,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李智勇對此進行點評: 李智勇: 南京非法幼兒園進退兩難。人們的評價也呈現出一種兩難:不讓辦吧,孩子進園實在難,好不容易有一個幼兒園,您還關了啊?讓辦?老師沒資質,亂教瞎教怎么辦?會不會重演虐童事件?消防、餐飲等條件不達標,著個火咋辦?吃壞孩子咋辦? 咱們可以從源頭上捋一捋:為什么會有非法的幼兒園呢? 很簡單,老百姓有需求。公立的太少啊,民辦的、正規的太貴啊。因為公立的少,所以私立的貴,這符合價值規律,缺者為貴。白園不夠,黑園來湊。黑園跟黑車、票販子其實在經濟學上是“近親”:學前教育資源的稀缺和老百姓的孩子入園的迫切愿望之間的落差,就是黑園的生存空間。 那它為啥不努力達標呢?達標了,照樣填補這個落差,解決入園難,不就好了嗎? 首先,達標的門檻挺高。有資質的老師、各項硬件,勢必提高辦園成本。此外,辦各種審批手續有時候也很繁瑣。在市場緊俏的情況下,不提高成本也能賺錢,它有什么動力去提高辦園水準? 其次,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城市,以及大量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存在,也給低端不合格幼兒園留出了消費空間。正規化了,學費就得上去。有的辦園者走了高端路線,不但正規化,而且國際化、高端化,掙高收入群體的錢;可這個群體之外,是大量的中低收入者。他們的消費意愿和加一起的消費能力,支撐了低質園。幾百塊錢,有個園上,不就行了?這是很多農民工家長的心聲。 如果想讓黑園絕跡,治本之策,是把空白填上。大力建設公立園,廣泛覆蓋有孩人群,外來務工人員也在其內。鼓勵有實力的民間資本進入辦園,增加供給。此外,政府的學前教育經費應該拿出來一些,補貼針對農民工子女及低收入群體的幼兒園,幫助其達到辦園條件。 如何運用好民間自發的辦園資源,最大程度地為孩子入園提供學位,這考驗管理智慧。 (中國廣播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非法幼兒園“招安”難考驗管理者智慧
·佛山一幼兒園要求家長寫2000字論文參加征文比賽
·園長涉猥褻幼兒園急關閉 50余幼童無處去
·四川民族地區幼兒園減免資助政策將實現全覆蓋
·旅行社緊盯學生畢業游市場 幼兒園也玩畢業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