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高考填報志愿的關鍵點是什么呢?如何鎖定目標院校?鎖定目標院校的過程,首先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然后才是一個尋求自己與高校相匹配的過程。 第三步,做出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城市選擇。 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城市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四年的大學生活,更可能影響日后的職業與人生發展。 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大學所在城市的氣候、飲食習慣是否適合考生,考生是否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二、大學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是否適合考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三、大學所在城市的開放發展的程度如何,是否可以拓展考生的視野。四、大學所在城市是否在與自己選擇的專業相關的產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決定了考生所學知識能否順利地找到用武之地。五、大學所在城市與自己日后發展基地最好選在同一城市,這樣在大學四年積累的各種資源就不會因為城市的改變而失去作用,從而使自己在畢業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第四步,考生要依據自己的成績定位,靈活使用各種量化方法初步確定目標高校清單。對于不同層次的考生靈活使用位次法和分差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報考的成功率。 位次有兩種生成方式,一種是平均近幾年錄取平均分所對應的位次,一種是平均近幾年按院校錄取難度系數降序排列所對應的招生計劃的累計數。而“位次擇校法”就是用自己高考成績所對應的省(市)位次與上述位次對比,從而決定是否填報目標院校的方法。 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家長和考生可以著重運用一下“位次擇校法”,這是因為一方面這兩個地區考生總人數相對較少,另一方面這兩個地區重點大學的錄取率較高,位次的參考意義更大。從各省市區來看,高分段考生運用“位次擇校法”的價值更大,分數越低,參考價值越小。 而線差法擇校的核心指標就是錄取平均分的線差均值。這個指標有兩個要點:錄取平均分、線差均值。 首先,我講一下為什么要用錄取平均分。高校錄取時會生成很多數據,有提檔分、錄取最低分、錄取最高分和錄取平均分等,到底要用哪一種數據呢?提檔分是按高校預先設定的提檔比例而劃定的一條資格線。比如,某校要錄取10人,預設提檔比例為120%,則該校提檔分為報考該校考生中第12名的成績,而這12人中還要依據一定的錄取規則淘汰2人,所以說提檔分是一條虛線。錄取最低分和錄取最高分是極端值,以它們為依據要么會冒很大風險,要么會高分低就、吃很大的虧。錄取平均分是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成績,以它為依據,則把握較大,且選擇專業也有了一定的余地。故我認為這幾種數據中錄取平均分參考價值最大。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4江西高考招生批次志愿數將發生變化
·2014高考志愿填報技巧:如何輕松鎖定目標院校
·北京高考本科志愿5月12日起填報
·高考實行完全平行志愿?
·高考分數線與報考指南(2014-2015)出版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