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彭翠琳 時下,“織圍脖”已成為一種潮流。不論是記錄生活,還是八卦、娛樂、吐槽,正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今年2月,武漢四中一名初三學生的“炫富”一度引發熱議,最終調查證實該學生QQ號被盜,校方澄清其發布的是虛假言論。 其實中小學生織圍脖已不是新鮮事。《2012年用戶發展調查報告》顯示,在3.68億用戶中,90后及00后占據了37%。近日記者走訪武漢第三寄宿中學、三十二中、鐘家村小學、德才小學,隨機調查了300名五年級到七年級的中小學生,其中近五成學生注冊了,一有時間就用電腦或手機“織圍脖”。 案例 “是我覺得最放松的地方,我不需要評論,也不需要聽眾,只要能一吐生活中的不快就好。”13歲的琪琪說,小學六年級時就注冊了騰訊,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就會去吐吐槽。 琪琪的部分摘錄: 5月31日。沒多長時間就要放假了,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同學們了。舍不得呀,怎么辦呢??? 9月8日。今天幫我們楊老師(小學語文老師)過了生日,蠻開心! 10月19日。今天英語卷子發下來了,好興奮啰!第一名哦! 11月4日。今天,英語老師說這是教我們的倒數第二堂課了。她要去美國教書,她丟下了我們,她拋棄了我們!!!! 調查 “有時在學校看到了有意思的事,也會隨手拍下來,漸漸地發也成了一種習慣。”七年級的怡怡說,學校不讓在校園內使用手機,但自己偶爾也會偷偷開機發下,趁老師不注意,或是躲在廁所里,平均每周都會更新30余條。 “同桌清他抽屜…我去!好多啊!他好像要找卷子,可是他把抽屜里頭的東西都清出來了還沒找到,他又開始翻地上的。”記者發現,這條配以圖片,于5日上午9點零3分發布,此時正是上課時間。 記者隨機調查了武漢第三寄宿中學、三十二中、鐘家村小學、德才小學五年級到七年級的300名學生,其中143人注冊了,近五成。部分學生發布的時間明顯是上課時間,是在學校偷偷發的。 從中小學生的發布量來看織得并不頻繁。記者查閱143名學生的發現,25人在中會吐槽“培優壓力大、學習負擔重”,占兩成。 “想起來了就發發發牢騷,不過一般都是在寫完作業后,用電腦發的。”五年級的曉軍說,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所以這幾天大家都會吐槽“考試”,前幾天他就看到隔壁班同學發的一條,“各科作業太多,寫作業到11點半”。他也有同樣的感受,每次考試前,學校作業和培優班老師布置的作業加在一起,晚上經常要“加班”才能搞定,苦不堪言。 記者發現,中小學生雖有吐槽,但賬號間的互動并不多,粉絲數量也較少。他們關注的人多是同學、好友,或是關注名人、明星。 觀點 “我當然有,但這是我的隱私,不方便告訴你。”鐘家村小學五年級的曉豪說,是表姐用身份證注冊的,自己偶爾會發發,說了很多小秘密,比如自己的考試分數、和同學的小摩擦、對老師的看法。 “沒有你就OUT(落伍)了!”德才小學五年級的曉琳說,爸爸媽媽都有,而且媽媽的粉絲有2萬多。這幾天媽媽出差了,她偷偷用媽媽的號登錄,還模仿媽媽的語氣和粉絲對話,“用媽媽的號玩,感覺自己倍受關注。” 第三十二中學七年級的曉莉說,最有意思的還是捕捉學校里的趣事發到上,同學間相互轉發、評論。 老師:能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用140字來記錄生活,一定程度上能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鐘家村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黃曉青說,但同時也要注意,上一些負面言論會危害學生身心健康,在校時間一般不允許學生開手機,周末休息時,家長對孩子玩需要正確引導。 “能拉近師生距離,我和上一屆畢業的學生就在里成了朋友,經常相互轉發、評論。”一位小學六年級老師說,青春期的孩子想法特別多,這個女孩讀小學時就比較早熟,通過關注她的,能了解到她在中學的動態,能及時和她媽媽溝通。 “有學生考試失利,把不好的負面情緒在里宣泄,其他學生看了,也會引發共鳴,產生類似的負面情緒。”第三十二中學政治老師、心理咨詢師姚新俊說,用去關注時事動態、偶爾娛樂放松心情是可取的,但不能對其產生依賴心理。有的學生不刷就“手癢”,甚至有“手機依賴癥”,這樣會使得學習分心。 專家:不可過度迷戀 社會學家梅志罡教授說,中小學生隨著年紀增長,課業負擔加重,需要一個發泄情緒、傾訴心聲的渠道,可以幫他們釋放壓力,也益于他們的人際交往。梅志罡認為,相比QQ空間、博客,用交流的方式更加直接、便捷。但也要有節制地刷,不可耽誤學習,尤其在課堂上不能玩。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調查:半數中小學生成微博控 為吐槽無需粉絲
·無影燈進武漢市小學教室 娃讀書寫字不再有陰影
·超六成小學生父母幫孩子掛QQ 應尊重孩子隱私
·救助摔傷老人 8名小學女生感動全國
·河北唐山一小學編“本地版”環保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