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指標應回到以身體素質為主 調整學生體育測試指標,由現在主要只看肺活量體重指數、身高標準體重、握力體重指數和哈佛臺階試驗等“室內”指標,重新調整回室外以“跑跳投”為主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上來。 “現在2012新課標出來了,相對來說理論上更有進步,關鍵是如何保障時間。”陳老師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他回憶道,2002年第一次新課標出來后,剛開始的時候對于體育教學沒有要求,導致很多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我們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的體育測試,由于保證了一定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學生體質還是比以前要好很多。”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指出,近年來,體育鍛煉標準五次修訂,每次修改看似更科學合理,但標準卻越改越低,內容也由簡單到復雜、由戶外到室內、由人工到儀器、由激勵學生鍛煉到簡單測試評價、由注重過程到只看結果,這種引導也不能不說是學生體質下滑的重要原因。“調整學生體育測試指標,由現在主要只看肺活量體重指數、身高標準體重、握力體重指數和哈佛臺階試驗等‘室內’指標,重新調整回室外以‘跑跳投’為主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上來。所以,測試指標應回到以身體素質為主的標準上來。” “現在我們的情況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初中的學生身體素質是最好的。”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初中升高中時,體育成績要納入考試范疇,所以不少初中對體育項目抓得很緊,“現在有些小學也意識到要更好地與初中階段接軌,在體育課程設置上也有所傾斜。如果高考()能像中考一樣將體育項目納入考核體系,將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 而實際上,該人士的想法有可能得以實現。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體育總局四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加體育科目的做法。不過也有不同聲音表示,一旦納入考核標準,學生將失去體育運動的樂趣,“現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就存在這種現象,大家一門心思想著怎么拿分過關了。” 體育安全事故該由誰買單? 比如說是老師消極懈怠導致學生受傷的,或者是老師已經盡到工作職責了,是學生不聽安排,擅自活動受傷的,這些情況的不一樣,處理的方式就應該不一樣。 “學生的身體素質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而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采訪中,不少受訪者強調這一觀點。 有網友表示,應深入反思為什么現在許多傳統體育項目都慘遭學生的拋棄。“除了家庭溺愛、學生偷懶等原因外,中小學校體育越來越簡化、越來越功利的趨勢絕不容忽視。現在許多中小學放棄了許多傳統體育項目,譬如鐵餅、標槍、吊環、雙杠、長跑等,中小學體育課上的訓練項目只剩下有限的幾個,學生的綜合體能呈現整體下降趨勢也就不可避免。如此培訓出來的學生,升入大學后,又能有多少人愿意再去玩那些風險高、又苦又累的運動項目呢?” “確實,相對以前,一些學校將危險性大一些的項目,如單雙杠、跳馬等退出了體育教學,做這些無非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談到體育教學安全問題,一名從事體育教育行業多年的王老師很是無奈。王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有位同事在體育教學時,一名學生手臂骨折,這名同事賠了幾千塊錢,這一事件后很長一段時間,該老師在上體育課時能讓學生不動就不動,而這件事也對所有的體育老師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如果在學校出了安全事故,家長們肯定是要個說法的。以前孩子運動摔傷大家都認為是件小事,但是現在公眾輿論的介入,很可能就變成了一個社會事件。”王老師認為,正是這些不能承受之重讓學校放不開手腳。 “而且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不少人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體育課就是把孩子看好,跑跑跳跳不出事就可以了。”對于體育安全事故這一問題,一名學校體育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學校都給學生買有保險,但事前應該有個清晰的責任劃分界限,“比如說是老師消極懈怠導致學生受傷的,或者是老師已經盡到工作職責了,是學生不聽安排,擅自活動受傷的,這些情況的不一樣,處理的方式就應該不一樣。一方面要對家長有個交代,激發老師們的責任心,但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好老師的積極性,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除了體育安全問題外,體育課程容易給文化課程讓路的現象也不容忽視。一名體育老師坦言,基本上考前一段時間體育課都要被停掉,而平時教學中最容易受到沖擊的也是體育課。“我們也理解學校的做法,如果文化成績沒抓上去,體育搞得再好家長們也不會滿意的。所以現在雖然不少學校的體育社團不少,也鼓勵學生開展活動,但是真正運作起來的還是不多。”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南方日報:中小學體育 被質疑簡單化功利化
·中小學體育 被質疑簡單化功利化
·車主軋傷小學生右腳未道歉 放10元錢走開
·小學生最不會“說” 應開設“口語交際課”
·女老師將五禽戲改成小學版 或成該校課間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