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2012年《教育藍皮書》提出---- “六管齊下”,有效治理北京“小升初”擇校熱 2012年3月1日,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2012年《教育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總結了2011年中國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分析了中國教育改革進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望了2012年中國教育發展形勢,并正式發布了2012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2)》。 針對北京市“小升初”擇校熱現象,教育藍皮書提出“規范辦學行為、調整‘小升初’政策、縮小學校差距、改革辦學體制、社會監督、教育問責”,“六管齊下”的治理思路。其中,規范辦學行為和調整“小升初”政策,是維護義務教育正常秩序的政府行為;縮小學校差距和改革辦學體制是釜底抽薪的治本的措施;而建立社會參與、監督的機制和教育問責制度,則是重要的保障措施,也是重要的制度創新。 規范辦學行為,維護義務教育的基本秩序,需要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關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有關禁令,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令行禁止,規范政府的教育行為和學校的辦學行為。 “小升初”入學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整頓和改變以錢擇校、以權擇校和以優擇校的方式,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的規定,取消“占坑班”、共建生、“條子生”、推優生、特長生。 取消重點學校,切實縮小學校差距,其基本措施是取消小學和初中變相的重點學校,改革中考制度,實行示范性高中名額下放;實施校長、教師流動制度,學校合理布局均衡配置資源。 改革辦學體制,促進學校的多樣化和特色發展,還需要有采取滿足多元利益和多元需求的制度設計,實現政府、市場、學生和家長三者之間利益的平衡,更新和重建政府與公辦學校的關系。 有效地治理“小升初”擇校熱,需要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建立在市場條件下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公民個人參與的新的教育公共治理機制,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對話、談判、協商等集體選擇行動,共同參與公共教育事務管理,從而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學校實際、積極回應內外環境變化、促使教育健康發展的新型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建立對政府的評價、考核和問責制度。北京市和各區的人大、政協應當切實擔負檢查、督促和評價地方政府教育行為的職能。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溫州一小學600余家長同收侮辱短信 警方調查
·山村小學生就著腌菜吃冷飯 免費午餐計劃實施
·武漢中小學出現“單親班” 近半學生父母離異
·六管齊下治理“小升初”擇校熱
·調查:研究生收入是小學程度者4.6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