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對話嘉賓(以出場先后為序): 北京城市學院(招生辦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院長秦和 陜西西京學院院長任芳 黑龍江東方學院副院長呂其誠 民辦升碩 學位點授權試點的副產品? 教育在線:研究生學位點授權改革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這次民辦升碩是國務院學位點授權制度這一試點探索的副產品? 劉林:高考的指揮棒造成了今天的應試教育,實際上高校設置的指揮棒造成了今天千校一面的局面。不光學生在應試,學校也在應試。現在是指揮棒變了。這次試點探索首先意味著整個高等教育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變革之一:高等教育按需發展。扭轉了研究生教育主要按計劃發展的格局。比如這次獲批的專業,北京城市學院的社工專業碩士、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的翻譯專業碩士,都是國家或地方急需的。變革之二:特色發展。由過去重“面”,轉向重“點”,也就是鼓勵特色發展。過去我們院校設置有一個規律,你是專科,要升本科,得全面符合本科條件,碩士也是。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學校千校一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因為指標體系是全面的,要想升格必須如此。這次不一樣,不是考察整體,而是考察點,即擇優。民辦院校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獲得了歷史機遇。 政策路徑改變 公、民辦同臺競爭? 教育在線:民辦教育作為新生事物,以前推動其成長的政策路徑似乎形成了這樣的模式:學校攻關、地方突破,試點成功、全國推廣。而這次是國家層面做好了制度設計,公、民辦同臺競爭,如何看待這次碩士點授權對民辦教育的政策價值? 秦和:對,我們申報的是翻譯專業碩士,培養英、俄、日、朝等語種高級口筆譯人才和日朝雙語翻譯人才。吉林省的競爭非常激烈,共有8所具備條件的公、民辦院校提出申請,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在省里以第一名勝出。然后又在國家層面和眾多公辦學校競爭,也位居前列。 劉林:正是公平公開的制度創設給民辦院校躋身碩士點授權提供了可能。雖然只有5所,但是整個民辦教育界都在盼著這次歷史的突破,讓大家看到了希望。這次升碩,實際上是將我們國家的民辦高等教育的“天花板上限”打破了,辦學層次徹底打通了。 回顧一下建國以來中國民辦教育33年的發展歷史,在辦學資質上每一個點的突破都是艱難的。1984年3月,北京城市學院(原海淀走讀大學)成為中國第一個承認學歷的民辦高校。后來,涼山大學(現在已經沒了)、黑龍江東方學院、浙江樹人大學、西安培華學院等15所學校,陸續獲批承認學歷。但是這批學校都是誕生在特定的地方背景條件下,由地方政府審批設置,不是教育部批的。這是上世紀80年代高等院校的一個審批規定,專科由地方政府批。這些學校在地方都有一些背景,往往通過一些關系跟地方政府做通工作。而從國家層面講,直到1993年才頒布了國家民辦普通高校設置標準,才有了一批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民辦高校;直到2000年黃河科技學院獲批為本科院校,實現了民辦學校本科層面的突破,而成批的突破是在2003年,包括北京城市學院、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等9所學校。到現在又有了碩士研究生層面的突破。 任芳:民辦高校試點碩士專業學位會成為轉折點,可以推動民辦高校辦學層次多樣化,促進民辦高校辦學結構更加合理全面,也為國家進一步扶持民辦高校發展政策提供了方向。 呂其誠:這次幾所民辦本科高校申碩成功,表明我國民辦高水平院校正在科學發展觀和先進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健康發展,正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正在為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表明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確實是教育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力量,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生力軍,同時正在向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流行列邁進。
升碩,賦予民辦教育新使命? 教育在線:此次研究生學位教育資格的獲得將為民辦教育帶來怎樣的契機或者說將賦予民辦教育怎樣的新使命? 劉林:第一個使命:完善了民辦高校的功能,將使得民辦院校可以發展科研為社會服務。民辦高校,如果停留于過去的本科教育,功能是不全的,特別是科研的功能弱。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以就業為導向,搞科研很難,而沒有科研支撐的大學難有長遠發展。升碩使得高層次的教師和人才進入民辦學校,從而使得民辦學校科研力量的積累獲得了好的契機。而民辦學校未來科研功能的發揮將為民辦學校的新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像歐美私立教育的發展,特別是美國私立高校的發展,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收入占整個收入的1/3強,而學費只占1/5-1/4,更多的是來自政府或者企業給的科研課題經費和社會服務收入。如是看來,如果民辦學校獲得科研服務社會的功能以后,會使民辦學校的發展方式產生變化,改變過去那種以學養學、主要靠學費發展的現狀,發展科研,發展社會服務,賺了錢以后可以補充學費的不足,可以降低學費標準,還可以設立獎學金以招來更優秀的學生,這就使得民辦學校走向一個良性循環。 第二個使命:培養高層次的人才。民辦高校能通過培養研究生,躋身國家精英人才培養團隊。我們的本科教育、專科教育雖然也能培養人才,但我們國家高端的人才標準還是研究生層次,但過去民辦學校的學生進入不了那個序列。習慣上,如果我們問一個學生是哪里畢業的,他通常回答的是最后的學歷,而高端人才的最后學歷往往是研究生學歷,過去都是公辦高校,沒有民辦院校的。未來高端人才中將出現民辦院校的畢業生,當然有很強的標志性意義。這就使得民辦學校在未來國家的整個人才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同時也為研究生教育改革進行探索。 任芳:民辦高校具有靈活的辦學機制,尤其是我國民辦本科院校基本都定位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對于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已經積累了重要經驗,在此基礎上廣泛利用新機制積極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教育,必將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改革和發展帶來活力,其教育探索和實踐,對于積極調整研究生人才培養類型結構,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移,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體制改革提供新鮮經驗,為進一步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提供新思路。 民辦高校開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是擴大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需要,是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選擇的需要,是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民辦高校試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不僅對民辦高校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也對其它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與經驗。這必將會極大地激勵民辦高校不斷優化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有利于民辦高校的健康持續發展。 象征性意義? 教育在線:其實也有人質疑,這只是一點象征性的意義,現在民辦本科的師資已經捉襟見肘。 劉林:說這話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個現象,沒有認識到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辦學校往往是一個制高點,拉動一個面。如果這個點層次比較低,面也難以拉高;現在點比較高,拉動的面也就上去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制高點決定了學校的水平,以點帶面。比如,研究生一個專業每年招三四十人,量雖然少,起到的拉動作用不一樣。學校辦好了,既要培養出大批的優秀學生,更要培養出一批拔尖人才。拔尖人才很少,但恰恰是一個學校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象征。 |
[發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