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學位到手半年后就可拿同等學力碩士學位,不是高校教師也可拿高校教師碩士學位……這不是街邊辦假證的“牛皮癬”,也不是某個培訓機構夸下的海口,而是“211工程”院校武漢理工大學(微博)研究生碩士廊坊班濫發文憑的真實寫照。據媒體曝光,近10年來,該校向百余名無資格入學的學生授予了真實碩士學位,并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層層復查復審環節。部分涉嫌造假的學生如今已是處級干部,有人甚至官至局級。(4月19日《新快報》) 一所“211工程”高校,居然效仿克萊頓大學的做法,堂而皇之地干起了批發研究生文憑的勾當,更要命的是,這些碩士學位竟還可以在教育部網站查詢得到,實在是于法難容、于理難恕,聞之令人不齒! 然而,如果我們將這起“個案”置于當下整個社會大環境中進行觀察,便不難發現武漢理工并非“一個人在戰斗”。只不過,相比北大清華所開的“總裁班”,武漢理工無論是學校檔次還是“創收”手法都相當“三流”,但這并不妨礙兩者本質上的雷同。更何況,“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沒有市場的巨大需求,批發行為怎么可能持續10年?由此而言,痛打武漢理工這只“落水狗”最多只能治標,堵上產生文憑崇拜的體制漏洞才是治本之策。 必須承認,盡管多年來媒體輿論對于彌漫社會的“文憑崇拜”提出了嚴厲批評,進行了深刻反思,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研究生就業比本科生容易,即便同時入職,前者的工資起薪也高出后者一大截仍然是不爭的事實。這與其說是對前者多年學習的一種回饋補償,毋寧說是為了滿足領導外宣時的虛榮心。于是我們看到,在某些非科研單位,研究生比例居然成了一項政績,被拿來四處夸耀。 可以說,只有認清了這種“社會存在”,才能理解為何那些供職于廊坊市石油管道局、地稅局、網通廊坊分公司等香餑餑單位的造假者,還要甘冒風險、不惜金錢“騙取”碩士學位?答案無非是為了將來的升遷、加薪考慮。事實上,不獨“平凡人”,就連唐駿那樣“皇帝級”的牛人,不也照樣先得買張野雞大學的文憑才敢回國混嗎? 從這個意義上講,處理武漢理工濫發文憑事件,一方面要努力追討被造假者“騙取”的研究生文憑,嚴肅追究學校相關人士的法律責任,同時,切實加強入學資格的審查把關力度;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論事”,而應該探索如何扭轉社會對于文憑的盲目崇拜,建立“唯才是舉”的職稱評定和選人用人機制。否則,難保不會有名氣更大的高校心里琢磨:“211”賣文憑,“985”干點啥呢?(作者:王垚烽)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山東師范大學學生搶考研自習室引發群毆被曝光
·時評:“211”賣碩士文憑 “985”干點什么
·武漢理工大稱將調查百余碩士學位疑造假事件
·山東師范大學學生搶考研自習室引發群毆(圖)
·2013考研復習指導:陌生課程 提前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