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河北人苗衛芳研究生畢業后,沒能找到理想的“鐵飯碗”工作,最終回到村里種地。對此,其父感覺壓力巨大,選擇了服毒自殺。所幸搶救及時,苗父活了過來。 如今研究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實屬正常;但是,要說完全找不到工作也有點夸張。從報道來看,苗衛芳只想當公務員()或者進事業單位;當老師則要工資達到他的心理接受線。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只好回家種地了。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而優則仕”、學成之后“光宗耀祖”……這些千百年來形成的價值觀,如今仍然影響著中國百姓。其實,知識“工具論”必然導致知識“無用論”,因為人們一旦發現知識無法帶來財富、地位與榮耀,就會把知識棄之一邊,甚至蔑視知識。 研究生回家種地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底層人群的普遍焦慮——社會上升通道減少,對那些沒關系沒資金支持的寒門子弟來說,只能寄希望于讀書。一旦讀書無法改變命運,并遇到挫折,自然難免令人崩潰,苗父吞藥自殺,便是崩潰的結果。 這件事也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缺乏對多元價值觀的寬容?;丶曳N地有啥不可?而且通過報道,我們還知道苗衛芳有一個文學夢,他已經寫出了一部30萬字的小說??蛇@在父親與鄉民眼里,只是一個笑話。 這一些,都是研究生種地的“悲劇”根源。 ◎陳小二 編輯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育時評:研究生種地悲從何來
·研招訪談:農科院新增自主設置專業
·2012在職碩士全國聯考準考證下載17日開通
·2013少數民族高層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通知
·“研究生種地”無關“讀書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