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各行各業都不約而同的存在各種從眾心態,考研()報名中也不例外,如今考研報名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其中很多現象值得深思,同學們的從眾現象嚴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同學們對于考研專業的最終選擇,但跨考教育()教研室肖老師提醒大家,考研報名無論是專業的選擇還是院校的選擇,都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志向、能力、基礎,以及專業前景、地域、行業前景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經過深思熟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最適合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考研的意義,切莫盲目從眾。 首先跨考教育教研室肖老師來為大家總結一下歷年都會出現的考研報名從眾現象。 一、非名校不“嫁” 現在的學生從小便生活在一種競爭狀態之下,這導致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定的名校情結,這也已經陷入一種從眾心態,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以名校為目標,即便有些人開始并不在意這些,但在意的人多了,難免會產生從眾心理,就出現了這樣的狀態,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碩士、博士,一路走來,多數同學都存在這樣的心理,那就是非名校不“嫁”。小學名校不行就指望考重點初中,重點初中不行就爭取重點高中,重點高中不行再繼續努力爭取名牌大學,一旦名牌大學不行就爭取考前名校的碩士研究生,一路走來,只是圍著名校打轉,大有非名校不嫁,若無法進入名校就要一直讀書的架勢,考研便成了實現名校情結的途徑,一窩蜂的沖擊名校,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能夠達標,以多數人的選擇為標準做為自己的考研報名目標。 二、追求熱門專業 很多同學在選擇考研報名專業的時候會存在這樣的一種心理,現在一些冷門專業的研究生不好就業,考一個熱門專業的研究生容易就業。因此在考研報名的時候一窩蜂的選擇熱門專業,最后由于報錄比的原因,導致很多同學或名落孫山,或被調劑到不如意的院校、專業或地區,心生郁郁,不知道該不該去就讀。或者雖然如愿以償地考上了所選擇的熱門專業,但在讀期間又覺得自己并不適合這個專業,而且不少熱門專業沒有工作經驗找工作并沒有太大優勢,最后四顧彷徨,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三、盲目看齊他人,從眾選擇專業 除了以上兩種之外,在歷年的考研報名過程中,還存在這樣一種盲目現象,某高校同學考研,3年換了3個專業,均無功而返。大四那年報考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失敗,見同班同學成功考上新聞學業,于是匆忙轉移考研報名目標,跟進新聞專業。但由于以前對新聞學一無所知,第二年考研專業課成績全軍覆沒。報考熱門專業失利,又轉考冷門專業,第三年選擇的專業是旅游地理,可因為專業課只復習了短短幾個月時間,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像該同學這樣盲目跨專業考研的并非個別現象。并且其動機也是考研中最忌諱的心態:盲目與投機。在沒有任何知識積淀的情況下,盲目換專業只會浪費精力和時間。 面對考研報名中這樣種種的從眾心態,同學們應該怎樣明確目標呢?跨考教育教研室肖老師為大家提供一些建議。 1.不必顧忌旁人 看清自己的路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眾的產生是由于怕受懲罰或為表明自己歸屬于群體的愿望等群體的壓力。而這種群體的壓力也是有差異的,你判斷的標準畢竟不能僅僅依賴于大多數,它更需要你自己進行思考。所以,如果你覺得你不適合走考研路,即使所有人都考研,你仍然可以堅持你不考研的想法,不要顧忌群體的評價,畢竟路是要自己走的。 2.自己真正動手解決問題 雖然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做得都是對的,但有時候真理也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當我們面對一些考研復習過程的一些實際問題時,如果一味地從眾,自己不動腦筋,就很難獲得成功。 3.挖掘自己 創造自己 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相信自己,表現自己,不主動地表現自我,別人是不會發現你的閃光點的。在表現自己的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的特長,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力,創造自己,避免一味跟別人走,否則,你喪失的將會是很多良機,收獲的只是平庸。 4.順應自己內心的選擇 如果說一個人的個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或者說性格注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那么塑造自己的個性,做你自己,對于你走向成功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個性象征著自信心、突破力和創新力,它重在自我的突破和發展而不是強調與他人的統一,只有個性化才能使我們還原自己。求異的個性正是我們不知足本性的反映,它賦予我們積極進取的心靈和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考研報名中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都是同學們個體的選擇,未來的利益相關也只與同學們個體有關。所以,在考研報名中尊重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所需,走出自己的光明大路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由于各種從眾心理,盲目的選擇多數人的選擇,跨考教育教研室肖老師提醒廣大考研學子,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選擇自己心中多想,走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之路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見老師1分鐘近5元 考研培訓掏空學生腰包
·考研備戰一座難求 考生為座癡狂
·考研報名從眾心態 元芳你怎么看?
·部分高校研究生規模已超本科生
·考研提前半月調整計劃應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