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這寢室真牛 4人3年獲獎117項》后續報道 “多地高校發生的命案曾經是我們‘臥談’的一個主題,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他們肯定是產生了隔閡,盡管在一個屋檐下住,但內心離得很遠,這樣受傷的不僅是被害者,施害者也是受傷者。 ”昨天,在大連理工大學25舍203寢室,本報記者再次對話“牛寢學霸”。 4名大學生認為,自己現在獲得的小小成功,應該歸功于身邊環境的和諧,“如果總是爾虞我詐,在學業上也不會有大成就。 ” 關于科研 爭論交流,他們一起成長 吳騁是第一個參加創新實驗班的學生,大一就參加了機電創新班。平時就注意觀察生活細節的吳騁發現一個生活現象:插座是最基本的通電裝置,但目前插座的插孔全部露在外殼頂面,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吳騁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將插孔安裝在一個凹槽里面,外面再加上一個透明的蓋子,這樣就能避免安全隱患。在老師的指導下,吳騁發明的內凹式插座誕生,第二年,內凹式插座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為實用新型專利,安全可靠、方便實用、結構精巧,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這項發明的評價。在吳騁的帶動下,寢室四人積極參加創新實踐,都獲得了好成績,這就是影響的力量。 爭辯一直貫穿于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在空氣中高速旋轉繩子會聽見“嗡嗡”的響聲,響聲的來源是什么?吳騁和李澤宇有爭議,吳騁認為是因為空氣的振動,李澤宇認為是繩子的振動。 兩人就較起真來,分頭行動來尋找科學的解釋來證明自己的結論。“錯了也不丟人,在這種爭辯中我們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激發了更多的興趣。 ”李澤宇說。 上大學從來沒想過作為一個玩樂者。大一的時候,203寢室四人同其他同學一樣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優秀學生經驗交流會。“學長學姐們的經歷讓我們深有感觸,學習在大學的中心地位被我們認同。 ” 關于生活 互相包容,多為他人著想 1990年出生的余永是寢室里的大哥,“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強,一開始,都是他告訴我們怎樣收拾衛生,管理自己物品的。 ”寢室長吳騁說。至于自己怎么當上寢室長的,吳騁說,剛報到的時候,大家自我介紹,結果自己是唯一的遼寧人,算是“地頭蛇”,大家就把這個榮譽給了他,“其實剛開始住校的時候我的自理能力很差。 ” 誰做得好就向誰學習,大哥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所以寢室當中總是干干凈凈的。有了干凈的環境,大家都心情舒暢,學習也沒有負擔。另外,203寢室習慣集體活動。“我們一起踢足球、打籃球、臺球、網球,我們總是在一起,也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的。 ”劉睿說。 3年中,寢室里幾個人都沒有互相吵架的時候。“現在回頭想想,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吳騁說,其實大家都是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的小個性,但在這個集體中,大家都能包容、忍讓其他人的小缺點,而且如果有什么問題,大家也會開誠布公地指出來,最后大家都接受了這種方式,矛盾就形成不起來了。“我們就像一個家庭一樣,誰有了值得高興的事大家都會為他慶祝,哥幾個出去撮一頓,很能增進感情。 ” 關于未來 保持狀態,邁向更高目標 劉睿說:“這一話題我想先說說。家里人知道我們宿舍的事,說,你也該努力了,其他三人都直博了。對我來說,因為寢室的環境,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來說不是壓力,而是動力,我想將來有機會,我也一定要讀博士。 ” 其他三個人,李澤宇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保送至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余永同學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與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吳騁保送至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直接攻讀博士。 現在讓余永惦記著的還是支教團。“貴州山區的那些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不是很大,現在學雜費全免,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但現在的孩子們對大山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遠遠超過我們想象的,我希望自己建立起來的網站能有更多的大學生關注,并提供支教幫助。 ” 究因 近朱者赤 環境和諧造就“牛寢” “近朱者赤”,這是網絡上網友們對這個事件的總體評價。好的環境造就好的人才,大到一個學院,小到一個寢室。 記者在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2012-2013學年優良學風強化工程工作總結報告”中看到一個細節,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創立多種形式的朋輩學業輔導,成果十分顯著。 “牛寢”影響力: 昨天,根據大連理工大學官方統計,本報報道 《大工這寢室真牛4人3年獲獎117項》見報后,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新京報、中國新聞網、環球時報、新浪校園、新聞晨報等數百家官微轉發。其中,人民日報微博轉發量超過 34000次,15000多次點贊,還配發微評。 網易、騰訊、人民網、新華網、新浪、中國新聞網、中國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教育在線、搜狐網等網站轉載。 花絮 物理研究當游戲 李澤宇是寢室當中比較愛玩游戲的,但玩的也不多。他們說,不愿玩電游不代表他們與社會脫節,“我們只是喜歡研究我們喜歡的東西,一些物理研究對我們來說就像游戲一樣。 ” 沒和女寢聯誼過 關于和其他寢室的關系:和女寢聯誼過嗎?(面面相覷)目前還沒有,這個是可以有的。和旁邊的寢室關系特別好,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寢室也有3個保研的。 貼本報激勵學生 “看到《半島晨報》對我們宿舍的報道,我就貼在告示板上了。 ”昨天,25舍傳達員王桂華說。大學生也不完全都是優秀的,25舍有30個學生掛科重修,還得多讀一年。“我貼在那里,就是讓孩子們看看,其他人是怎樣學習的,算是一種激勵吧。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辛敏娟 微博熱議 人民日報:【爭做 “中國好寢室”】①理解。尊重彼此的習慣和隱私;②溫暖。走進一個寢室,就是一家人,學會互相照顧,比如為生病的室友帶飯。③積極。不一定非要做“學霸寢室”,但積極的寢室氣氛是必要的,集體逃課、成天宅著打游戲,不值得提倡。互相幫助、彼此信任,四年,不虛度、不荒廢。柏星旭:時隔多年后,又有這樣的好事出現,真是值得恭喜。其實,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互相猜疑,妒忌,學會分享,這才是學習真正的意義所在。 貴州的余永: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與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余永的想法是學習要有規劃。“有對大學4年的規劃,也有每個年級的規劃,最好細化到每個階段每一天,這樣就能每天看到學習的進步。”因為從初中開始,他的物理成績就一直比較好,所以他自己規劃做一個物理科學的研究者。河北的李澤宇: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保送至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李澤宇認為學習效率提高是最重要的,上課要保證聽講,課后用最短的時間進行復習,提高效率,不要盲目做題。遼寧的吳騁:保送至中國科學與技術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吳騁說,自己在高中的時候學習不是特別好,“我們宿舍中的其他3個人都是我的榜樣,在大一的時候給自己定下考研的目標,有時候堅持不下來,但看到其他人在學習,我自己睡覺都睡不安穩,只能起來一起學。 ”黑龍江的劉睿:保送至大連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劉睿從繁忙的社會活動中找到利用零散時間高效學習的竅門,他說,有的同學總抱怨沒有時間學習,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和大把時間相比,所得到的學習結果并不差,甚至更好。 “牛寢學霸”公布微博 物理大爆炸-203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4考研取消年齡限制 大齡考生報考不是夢
·高校考研座位廣告每小時1元沒人租(圖)
·看"研徒"百態 手機周開1次日睡5小時
·大工全保研“牛寢學霸”稱成功緣于氣氛和諧
·71歲學霸爺爺武大蹭課為考研 惡補外語明年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