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剛參加完開學典禮的6000余名清華大學2014級研究生新生迎來了開學第一課,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張希教授為新生們講述科學理想和學術道德。 “研究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學習創造知識的方法,從而真正創造知識。”張希鼓勵研究生樹立崇高的科學理想,勇于尋找和解決重要的學術難題,培養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心中有科學,眼中無學科”,善于打破學科邊界,從其他學科汲取靈感。 張希強調,科學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規范的學術素養。他通過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沃森和克里克以及物理學界最大的作假丑聞“舍恩事件”等生動案例,強調了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的重要性。他說,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任何創新工作的基礎,科學工作者應具有高尚的科學情懷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張希還鼓勵研究生們從小事做起,杜絕隱藏實驗細節,尊重實驗數據的客觀性,勇敢面對不符合“預期”的實驗結果。他指出,很多不符合預期或者看似奇怪的實驗現象背后,或許就隱藏了重大的發現和創新。 入學教育是學生新學習生涯的起點,也是對新一屆學生培養工作的開端。清華大學提出了探索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要使學生不僅在知識、能力層面不斷提高,更要在思想、精神、素質層面得到提升。研究生培養需要從入學教育開始,在各培養環節貫徹“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因此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新生學科專業教育。一方面通過學術及專業導引,使新生了解院系發展、學科前沿動態、研究方向特點,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要求,為即將開始的學業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融入理想信念與價值取向教育等內容,讓新生感受清華精神與傳統,培養學生的君子氣質。通過入學階段的學科專業教育,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為提高學生發展潛力奠定重要基礎。 因此,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專門在開學典禮后安排了研究生入學第一課,通過知名學者的專題報告,讓大師們的科研、人生經歷和治學精神啟迪學生樹立遠大的學術理想和堅定的學術志向,引導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多元文化包容以及進行跨學科交流,幫助研究生建立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意識和信心、建立團隊學習的意識,第一時間深刻觸動學生對學術追求、對人生價值與信念的思考。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清華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后即上第一課
·80后女碩士開飲品店 一杯鮮奶換一個故事
·深圳出臺研究生助學金政策 碩士每年6千元
·職教體系醞釀變革 職校學生將可參加考研
·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與社會轉型同頻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