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學生給家長喂飯的場景 通訊員陶火應攝 百名高中生跪謝父母恩 爸爸媽媽,讓我給您喂口飯 近日,新洲城關高中100個學生跪著給父母喂了一頓飯,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本來是為了培養孩子一顆懂得感恩的心,但學校的一片好意卻引來各方議論:類似的“孝心教育”屢見不鮮,是不是流于作秀的形式? 一堂別樣“感恩課” 孩子下跪為父母喂飯 3月31日中午,新洲城關高中學校禮堂,300多名師生和家長同上的一節“感恩課”。 現場,該校二(15)班吳進岑邊給爸爸喂飯,邊對記者說:“小時候是爸媽給我喂飯,他們撫養我17年,我給爸爸喂飯還是第一次呢!”吳進岑的爸爸則說:“孩子把飯菜喂我時,我很幸福。” 現場被喂飯的父母都被蒙上了雙眼,校方工作人員介紹,此舉是為了給父母一個驚喜,也是為了防止家長阻止孩子喂飯。父母都因這一驚喜感動不已。 不是洗腳就是做飯 “孝心教育”屢屢被指作秀 為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近年來學校各出奇招,有的給學生們布置特殊的家庭作業幫父母洗腳;有的則組織學生給父母做一頓飯、梳一次頭…… 但是,由學校組織的這種“孝心教育”卻引來各方議論。針對“百名孩子集體下跪喂飯”,網友“夏亞-夜鶯”毫不客氣地抨擊道:“孝順不是作秀……這種答謝毫無意義。”網友“賬單飛人”直言:“平常多點孝心行動才是關鍵。” 新洲城關高中校長杜金甫說,“感恩宴”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孝順,下跪喂飯只是形式。孩子給父母喂飯是反哺,互換角色可以讓兩代人多一個溝通的渠道,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 孝心在于真情流露 感恩教育應避免流于形式 俗話說“百行孝為先”,但如何培養出有孝心的孩子?不少教育專家認為,組織集體盡孝活動并不是個好辦法。 “孝道不應流于形式,更不應該把成年人想要的一種盡孝儀式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省禮儀協會會長、武漢大學( 招生辦)教授李榮建直言,想讓孩子懷有孝心,內心感恩,并非一朝一夕一個舉動就能達到,需要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一個孩子在家為父母洗洗腳、捶捶背,若是真情流露,情之所至,是非常感人的一幕。但如果行孝道被當做教育的表現方式,特別是一種有組織,成規模的教育活動,就會令人感覺別扭和反感。”華師一附中心理學老師蔡群說,感恩教育要通過合適的方式傳送和表達出來,一定要避免形式主義的教育方式,以免讓孩子誤以為親情和孝心流于形式之上。(楚天都市報 記者何君輝)(荊楚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中生下跪喂父母吃飯引議
·英國中學教育解讀 傳統觀念與現代教學的揉合
·武漢中學體育課“不縮水”校長買輪滑請學生玩
·女中學生因言語不和揮刀亂砍 致一同學毀容
·湖北黃岡一中學生因被強迫放棄中考跳樓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