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甘肅省教育廳印發了《甘肅省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新生入學之日起一個月內將會建立學籍檔案,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申請學籍號,一人一號,籍隨人走,終身不變。《細則》于印發之日起正式施行。這意味著從新學期開始,我省的中小學將據此新細則實行新學籍。據了解,2013年秋季開學,全國首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啟動實施,配套啟動的電子學籍系統也于去年年內實現全國聯網,從技術層面徹底杜絕虛假學籍、重復學籍,同時為隨遷子女跨省轉學提供便利服務。我省根據《義務教育法》、《甘肅省義務教育條例》和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了本《細則》。《細則》的出臺將對我省規范學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務教育教學、促進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籍號:“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學生初次辦理入學注冊手續后,學校應為其采集錄入學籍信息,建立學籍檔案,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申請學籍號。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一人一號,終身不變。學校不得以虛假信息建立學生學籍,不得重復建立學籍。學籍管理實行“籍隨人走”。除普通學校接收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外,學校不得接收未按規定辦理轉學手續的學生入學。殘疾程度較重、無法進入學校學習的學生,由承擔送教上門的學校建立學籍。 學籍:看看檔案內容都有些啥 根據新出臺的《細則》,學生學籍檔案內容包括七個方面:教育部中小學電子學籍管理系統規定的學籍基礎信息及信息變動情況;學籍信息證明材料(戶籍證明、轉學申請、休學申請等);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含學分修習情況、學業考試信息、體育運動技能與藝術特長、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情況等);體質健康測試及健康體檢信息、預防接種信息等;在校期間的獲獎信息;享受資助信息;學籍主管部門要求的其他信息。 轉學:同城或同縣高中生不能轉學 學生轉學,包括省內和跨省轉學,可由家長根據就近入學原則,自行聯系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接收有困難的,由家長或學校報縣教育行政部門協調解決。學生轉學需持相關證明材料,由家長向轉出學校提出申請,領取《甘肅省中小學生轉學證明》,前往轉入學校聯系。轉入學校同意并簽章,返回轉出學校簽章,并由轉出學校學籍主管部門確認,再由轉入學校學籍主管部門審批,完成轉學手續辦理及學籍信息變更。普通高中學生跨省轉學需由轉出省的省級考試管理部門確認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三類情形者不予轉學:初始年級和畢業年級一般不予轉學,休學期間不予轉學,跨年級不予轉學;普通高中學生在同一城市城區內或本縣范圍內,一般不予轉學;職業高中學生不得轉入普通高中就讀。 休學:休學一般不得超過兩次 對于休學與復學,《細則》規定,學生因病經診斷需停課治療休養占一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在一學期內連續請病假時間超過一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課的;因出國等其他原因需要休學的,可以申請休學。 學生休學由家長提出書面申請,學校報學籍主管部門審批后,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登記。學生因病休學,需持縣級及以上醫院診斷證明、病歷和醫藥費票據。因其他原因休學,也需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學生休學期間保留學籍。學生單次休學期限不超過一年。因病休學期滿仍不能復學的,應當由學生家長持縣級及以上醫院診斷證明、病歷和醫藥費票據向學校申請延長休學期,經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同意,可繼續休學。休學一般不得超過兩次。 輟退學:在義務教育年限內保留學籍 對于學生輟學、退學,《細則》要求,對義務教育階段疑似輟學學生一周以上不到校的,學校應上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籍主管部門,在義務教育年限內為其保留學籍。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輟學的,就讀學校的學籍主管部門應于學期末將學生學籍檔案轉交其戶籍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 退學:高中學生曠課超時等都將被退學 普通高中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辦理退學手續:除不可抗力外,新學期開學15天后,未履行請假手續,未經學校同意不到校辦理報到手續的;一學期曠課累計達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以上,學校與家長多次聯系幫助教育無效的;休學期滿,經學校與家長聯系仍未復學或超過復學時間一個月以上仍不辦理繼續休學申請的;本人及家長申請退學的;學生在校期間違反國家法律,受到刑事處罰的,學校應予以除名。 凡退學、除名的學生,不得復學。 畢業與結業:高中畢業證遺失不補只開證明 學生在規定年限內,修完教育教學計劃規定內容,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由學籍主管部門審核后,發放畢業證書或完成證書。普通高中畢業證書遺失后不再補發,經本人申請,由學籍主管部門審批辦理《普通高中畢業證明書》。(記者王巧靈) (蘭州晚報 王巧靈)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同城高中生不得轉學 曠課超時將被退學
·浙江調查顯示近半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北京取消中考擇校生 優質高中名額不“推優”
·北京:加大優質高中招生配額
·高中男生迷上洗腳店 家長氣憤卻難與孩子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