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部的調查,在現有的8700多家種子企業中,有30%的種子企業存在有或無證經營,或仿冒種子、套牌種子的侵權違法行為。 在違法違規的種子企業中,以玉米種子市場的無證經營,仿冒種子、套牌種子現象最為嚴重。“鄭單958”和“先玉335”是目前在國內玉米種子市場銷售最多的兩大品種。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合法生產經營“鄭單958”的只有4家企業,不合法的至少有40家;而市場上銷售的先玉335種子有超過一半的都是仿冒品種。 種子侵權行為主要分為3類。一是套牌,即以A品種冒充已審定的、具有合法市場準入資質的B品種的假冒行為;二是假冒,包括以非種子冒充種子,以未審定的A品種冒充B品種,使種子真實種類、品種和產地等屬性與標簽標注內容不符的主觀故意行為等;三是侵權,即擅自制售他人品種權種子的行為。國內種業市場侵權、套牌、仿制的混亂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正規種子企業的發展。 據農業部方面介紹,前不久,由國內種子企業、科教單位、種子管理部門等50多家單位發起,中國種業知識產權聯盟正式成立。成立該組織的目的,除了為會員提供種業知識產權領域的信息共享、管理支撐、轉化促進等多種服務外,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會員企業遭遇的重點侵權案件提供法律援助活動,嚴厲打擊種子行業內的侵權違法行為。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農業部調查:30%種子企業存在侵權違法行為
·未來最好的大學在哪里? 高校合作辦學是支點
·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別再“亂花漸欲迷人眼”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
·“山寨教材”折射學術評價之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