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傅鑫 中國EAP服務中心特約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醫生 小艾是2011年畢業的職場新人,主攻設計,學業優秀,曾在大學城開過一間小店,出售自己和同學們的創意作品。畢業后,小艾進了一家大型國企擔任設計人員。可是,還沒過試用期,自認為表現優秀的小艾就被勸退了。小艾怒氣沖沖地去找經理要個說法,經理委婉地告訴小艾,“你的個性太鮮明,不適合國企,在這里你不能發揮所長”。小艾冷笑道:“是你怕我的設計水平超越了你吧!”經理氣得渾身發抖,一拍桌子,怒吼道:“這里是公司,不是大學城里的小店!” 小艾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問題。確實自己好幾次在部門會議,甚至有大boss在場的時候不留情面地指出過同事和經理的一些工作問題,也常否認別人的設計作品。可是,在進公司的時候,經理不是說,現在國企也一改舊風,希望員工能夠暢所欲言、發揮所長嗎? 小艾痛定思痛,決心找一個真正“自由的工作平臺”,并且順利進入了一家外資企業。可是,這一次,小艾才工作一個月就被辭退。原來,小艾因為不習慣公司里任何大小事情都通過企業郵箱的郵件交流,沒有及時查看郵箱,以至于耽擱了把設計稿發給印刷公司制作,導致客戶在活動當天拿不到成品,客戶和經理都大發雷霆,小艾也萬分委屈。 再度失業的小艾飽受父母責備,也陷入了對自己的懷疑當中。她再度找了一份工作,但她太怕再失業,變得有些膽怯自卑,在上司問到她任何想法和意見時,她都猶移不定,拿不準說還是不說。她對自己的設計水平也不再自信,不停揣摩上司會怎么評價,不斷地修改,但越改越糟。沮喪、焦慮、焦躁讓她開始失眠。她強迫自己每天看書,希望能提高水平,但卻什么也看不進去。終于有一天,在電腦前強迫自己修改設計作品近12小時后,小艾崩潰了,在同事們的目瞪口呆中,推倒了那臺昂貴的蘋果電腦,掀翻了桌上堆積成山的書和各種打印稿,在一片狼藉中大哭起來。小艾又失業了。 專家點評:職場溝通要符合職場習慣 職場人際溝通,跟其他的人際溝通沒有什么技巧上的不同。但既然限定了是在職場,那么在溝通中必然涉及到一種身份,比如職員、經理等等。身在職場,你就必須認同自己的職場身份,使用與你職場身份相稱的方式去工作、去交流、去提意見、去贊成、去反對、去升遷、去辭職……否則,任何職場生活與職場溝通對你來說,都將是一場噩夢。小艾的失敗,就在于她對職場身份認同的錯位。 小艾穿上了職業裝,內心卻保留著學生氣;她身到了職場,心卻留在了大學城。她在工作中用和同學、大學城小店客人打交道的方式,和上司、客戶打交道,當然要出問題。第一次的辭退,單位以“個性太強”作為理由,其實已指出了小艾與單位的格格不入。第二次的辭退,表面原因是小艾的一時疏忽,深層原因同樣是小艾沒有認清自己的職場身份,使得她沒有認同公司的辦事方式(企業郵箱)所致。在第三份工作中,由于前兩次的打擊,小艾完全迷失了自我。她強迫自己每天學習,是寄望于用學生時代的拿手好戲來重建自信,但這“學生”的特長對于重建“職員”的自信卻沒有絲毫作用。 小艾應停止躁動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改造”,安靜下來。我建議小艾在身份轉變的過渡期,常常用內省的方式來覺察、評定、調整自己作為一名職員的言行:值得發揚的繼續發揚,需要調整的及時調整。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首經貿招辦主任曾慶梅:學校就業率五年都99%
·女碩士舉報政府招聘涉院校歧視 呼吁反對
·史上最難就業年 北京研究生僅過三成簽約
·畢業一年失業三回 職場新人你是怎么了?
·畢業生求職陷“出身歧視”:學歷查三代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