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大學畢業生又到了找工作的節點。繼本月首日同濟大學打響今年高校校園招聘“頭炮”后,昨天,上海財大、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等3家高校也舉行了2014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 其實,更多的企業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就紛紛到高校開設招聘專場攬才。滬上幾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認為,今年校園招聘的整個時間節點明顯提早—企業“下手”早、高校籌備早,應屆生也不得不早早地進軍職場。 大型央企和國家重點單位,率先進高校攬才 跨國企業率先宣講、大型國企緊隨其后,然后再是民企……多少年來,很多大學的校園招聘都遵循著這樣的節奏。但今年,“變奏曲”開始一支接一支地上演了。 這是記者收集到的一些企業進駐校園的“排片表”: 9月23日,中航發動機公司到上海多所高校招聘; 9月27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12個所集體組團前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招聘; 9月29日,新疆烏魯木齊市高級人才引進工作進駐本市高校;10月28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旗下38家分支機構首次進入復旦大學招聘; 同日,包括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陜西鼓風機有限公司等來自西安的20家單位組團前來招聘…… 不難發現,今年趕早到大學攬才的,很多是來自中西部地區、國家重點單位和基層單位的招聘軍團。上海交通大學就業辦負責人錢靜峰稱,今年,央企和中西部大集團提前進入校園招聘的現象非常突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上海交通大學已經舉辦了300多場宣講會,而從11月開始,每天也有20家以上的宣講會。他分析認為,央企近年來對人才儲備越來越重視,由于不少大型央企本身就覆蓋了多種行業,他們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單一地局限在裝備領域,在金融、醫療行業都有,這也是央企今年進一步加大在綜合性高校招聘力度的原因。 外企本土化國企國際化,更多大學生首選國企 “除了央企和民企,連老牌國企今年也都在提前招人。”上海電機學院就業中心主任姚偉春告訴記者,昨天的校園招聘會之前,上海鐵路局已提前到該校招人。“面試從早上9點延續到晚上9點,一天結束,簽了87名畢業生。” 和外企招聘時常上演的“車輪戰”要求學生先過筆試、再過幾個回合的面試不同,眾多國企和民企在今年開展校園招聘時,工作節奏“短、平、快”—不少國家重點企業面向一所高校的招聘,從宣講會到招聘面試再到簽訂用人意向,一天之內全部結束。 上海財經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譚子絮分析這一現象時說,僅從這個招聘細節就可以看出,外企和國企在企業管理、薪酬待遇包括企業文化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外企本土化,國企國際化。”譚子絮簡潔地概括了不同性質企業的發展態勢,與之對應,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外企“飯碗”視為香餑餑,反而把第一目標鎖定大型國企。 記者從復旦和上海交大也了解到,近年來,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越來越受學生追捧,除了大型國企與外企薪酬待遇差距越來越小,更多學生看重國企的發展前景。一位高校招辦負責人說,外企的工作往往是在高度分工的前提下展開,學生畢業后只對某個行業中某個很小的領域非常精通,而國企中分工沒那么細,因此學生進入大型國企后發展的空間比較大。 今年就業仍不易,大學生應多關注專場招聘 在解讀今年的高校“提早啟動就業”現象時,有專家分析認為,這多少說明,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工作不好找。 上周五同濟大學舉行的校園綜合招聘會,本該于下午2點收尾,卻意外延長。該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徐迅說,主要原因是招聘會不僅吸引了本校的學生,很多外校的學生聞訊后也匆匆忙忙趕來。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招聘工作負責人李秋靈也想起不久前在復旦招聘時發生的一幕。“往年,復旦來聽宣講的大約六七十人,今年一下子來了300多名學生,我們沒想到會這么受歡迎。” 很明顯,更多求職大學生對就業形勢有所預期,有了“先下手為強”的打算。 多位高校就業辦負責人給應屆畢業生的建議是,除了端正求職心態,找工作也非常講究技巧。 姚偉春說,雖然最近一陣是校園綜合招聘會舉辦的高峰期,但往年有統計表明,通過校園綜合招聘會這種形式達成就業意向的,大約只占求職學生總數的10%。換言之,如果希望盡早找到工作,大學生們不妨關注企業的專場招聘,根據自己的情況多設置一些求職方向,拓寬就業渠道。 (文匯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就業低為何還要考 到底是誰助推了考研熱潮?
·央企國企民企攬才心切 學生求職“先下手為強”
·安徽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 期待高和擴招造成
·2014屆研究生專場招聘會12月舉辦
·職場英語:求職如何跨越“沒有行業經驗”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