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評價網 > 大學排行榜 > 教育規劃 > 權威解讀 >
關注教育改革新亮點:重慶市從新起點上再出發
來源:人民日報發布時間:2010-10-22 13:42
重慶云陽縣盤龍鎮希望小學的學生們。桑榆攝(人民圖片)
本報記者 王建新 劉志強
編者按:本刊推出的系列報道“關注教育改革新亮點”,于10月8日、10月15日分別刊發了《讓教育回歸“育人”的原點》、《廣東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等通訊,對上海市、廣東省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了深度報道,同時刊發了《教育改革發展應立足國家發展全局》和《加快后備技能人才培養》等評論,在讀者中引起了較大反響。
重慶市制定的本市《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既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相吻合,同時又具有鮮明的西部特色。本期“關注教育改革新亮點”推出的報道對此進行深度評述,以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抓住城鄉統籌,就抓住了重慶教育發展的牛鼻子
◆直面難題,勇于突破,用改革創新的思路推動發展
◆統籌城鄉教育,絕非削峰填谷,而是要整體提質
10月18日上午,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在黔江區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重慶“兩翼”之一的渝東南地區結束了沒有大學的歷史,這是重慶推動城鄉教育統籌的又一生動例證。
重慶地處大西南,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為一體,40個區縣中國家和省級貧困縣就有18個。在這樣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地區,如何推動教育科學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從教育開始。”重慶人形成共識,而從教育入手的關鍵是推進城鄉教育統籌。在重慶市《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城鄉統籌的核心理念始終貫穿其中。
1.如何抓住重慶教育發展的牛鼻子?
著眼公平 城鄉統籌
有兩組數據,直觀地顯示了重慶直轄13年來在教育上取得的長遠進步:
1996年,直轄前一年,全市義務教育普及率只有18.87%,中西部最低;初中畢業生能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只有56.16%;到1997年大學毛入學率也僅8%,遠低于全國水平。
直轄13年來,重慶教育頻頻發力,2006年,重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全面完成“普九”;2010年,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的比例和大學毛入學率已分別達到90%和30%。
在今年4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重慶被評為教育環境競爭力全國第一。
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何而來?
在重慶決策者心中,教育是涉及民生與公平的大事。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考察重慶中小學教育時就明確指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扶貧工程,對一個貧困家庭來說,如果孩子讀書成材了,就可以根本改變這個家庭的命運。教育也是個“民主工程”,它給每個孩子不論貧富都有成長為社會棟梁的機會,因此最能體現社會公平和民主。對重慶來說,教育辦好了,和諧社會建設就扎扎實實地邁進了一步。
“教育代表經濟和城市發展的未來,代表一代人的成長。”市長黃奇帆指出,城市和城市的競爭、區域和區域的競爭,粗放的判斷是基礎設施的競爭,是經濟實力的競爭,但是從10年、20年來看,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
然而,重慶教育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十分突出。怎么辦?只有采取城鄉統籌發展,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把重慶教育建設為西部教育高地和長江上游教育中心。“抓住城鄉統籌,就抓住了重慶教育發展的牛鼻子。”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彭智勇說。
認識在行動中體現。在重慶教育界,有兩個數字被廣為稱道:4%、70%。重慶市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在4%以上,2010年達到4.1%;重慶每年教育增長的總量當中,增量中的70%都傾斜農村。
重慶盲人學校的視障學生親身感觸國旗。徐元賓攝(人民圖片)
2.靠什么取得突破與大跨步發展?
直面難題 勇于突破
對城鄉教育發展的差距,重慶一中副校長龔劍秋有著切身的體會。2008年,他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支教,任秀山高級中學副校長。令他驚奇的是,“整個秀山,至今沒有一個學校考試時使用機讀卡”。2008年,全縣普通高中入學率只有16%。那時,許多秀山百姓把孩子送到縣外就讀。
秀山縣位于渝東南的最偏遠一隅。在重慶,以主城區為核心,一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的經濟圈被稱為“一圈”,人口較多,經濟較發達,城市率高;而以三峽庫區為主體的渝東北地區和秀山所在的渝東南貧困山區則被稱為“兩翼”,經濟遠較“一圈”落后。
“秀山只是一個縮影,”龔劍秋說,在廣大的“兩翼”地區,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手段落后、信息相對閉塞、管理方式老套,教育的落后幾乎是全方位的。
困難多,底子薄,重慶教育靠什么取得突破與大跨步發展?彭智勇表示,靠的是“直面難題,勇于突破,用改革創新的思路推動事業發展”,而統籌城鄉也是一以貫之的思想。
以城鄉統籌為主線,重慶還先行先試,推出一項項在全國教育界都叫得響的改革發展舉措:
實行銷號制和直接支付制,破解“普九欠債難”。2003年9月,在全國率先實行銷號制和直接支付制,清理化解“普九”債務,累計償還總額達28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個還清“普九”欠債的省份;
調整公共財政服務方向,破解“農村教育難”。2005年以后,投入45億元改造農村學校危舊房,全面消除了400多萬平方米中小學D類危房;市財政安排資金改善農村教師待遇,在全國率先兌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僅2009年全市安排資助經費就達40億元,惠及各類學生413萬人次;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破解“農村人口轉移難”。2006年,在全國率先實行中職學生資助政策;2008年,提出四五年內投入資金158億元,重點加強職業教育達標學校、示范重點學校、實訓基地和教師隊伍等方面的建設,并率先在6個區開始了免費中職試點工作;2009年又將免費試點范圍擴大到10個區;
優化城鄉教育布局,破解流動和留守兒童“上學難”。實施“農村留守兒童培養關愛計劃”,把培養照顧好130萬農村留守兒童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抓實;
推進“五個校園”建設,破解“教育均衡難”。2009年,全面啟動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五個校園”建設,并規定到2015年全面達標……
13年來,重慶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但重慶教育界對此仍保持著清醒。立足均衡與公平,2008年7月,教育部和重慶市簽訂《建設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戰略合作協議》,重慶成為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3.“統籌城鄉戰略”什么樣?
協調發展 整體提質
細心人會注意到,重慶教育規劃綱要的標題比其他地區多了兩個字:城鄉。在這份綱領性文件中,“統籌城鄉戰略”再次明確:建立健全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統籌城鄉、區域、校際之間教育協調發展。加快“一小時經濟圈”教育現代化步伐,重點扶持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教育協調發展新格局。
新的規劃下,如何去做呢?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促進“一圈兩翼”教育協調發展、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等重要舉措。“城鄉統籌,重點在鄉,在農村。”彭智勇向記者展開了“藍圖”——
統籌城鄉教育,從幼兒開始。學前教育將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盡快普及城鄉。支持辦好現有鄉鎮和村幼兒園(班),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和市級示范幼兒園建設。到2012年,新建鄉鎮中心幼兒園400所,使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中心幼兒園。
實現中小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同時在已完成16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基礎上今年再新建400所。按照重慶市教委的想法,就是要在學校建設上“肯德基化”,實現校園、設備等硬件和師資等軟件在區域內基本均衡,讓農村學生在家門口“吃到了肯德基”。計劃到2012年,中小學校標準化率將由現在的50%左右提高到70%。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如今在重慶,每一個初中畢業的學生,只要有意愿,都可以進入職業學校就讀。到2012年,重慶將建成國家示范中職學校30所,國家優質特色中等職業學校30所。普通高中則將提供更多優質“學位”,如今約一半的高中在校生于重點中學內就讀,這一比例將被逐漸提升至70%—80%。
“重慶統籌城鄉教育,絕非削峰填谷,而是要整體提質。”彭智勇說,重慶將實施渝東北三峽庫區與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扶持工程,并繼續推動“千校牽手”、“結對幫扶”、“捆綁發展”等,以城帶鄉,促進農村教育發展。重慶一中對秀山高級中學實施“結對幫扶”。過去兩年中,重慶一中分兩批派出支教教師到秀山高級中學支教,秀山高級中學管理干部和教師分批次到重慶一中進行輪訓。記者采訪中聽到一個饒有意味的“轉折”,原來,秀山的學生千方百計跑到外地讀高中;如今,已在外地就讀的學生中卻有300多人找到秀山高級中學,要求到學校讀書。
重慶把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規定每屆政府任期內至少召開一次教育工作會。同時,堅持把教育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市級教育經費支出占市級財政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區縣(自治縣)逐年增加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例,保持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4%以上,全市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達到20%以上。
“十二五”重慶教育發展規劃部分要點
到2012年,初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標準化率達到60%。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積極發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
到2015年,形成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和長江上游地區教育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
到2020年,重慶將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0%;城鄉九年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高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優質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的比例均達到90%。高等教育進入普及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
專家視角:重慶的實踐說明了什么
重慶是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創新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全國教育改革的窗口。重慶市在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中,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長遠謀劃。
尤其是2006年以來,在全國率先清償“普九”欠債、率先執行國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率先在全國破解代課教師招聘為民辦教師的難題、率先執行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率先實施中職學生免費教育、率先搭建民辦教育融資平臺……重慶市一系列教育改革創新舉措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成就了中國教育的“重慶現象”。
重慶教育雖然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重慶地處中國西部,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集于一身,發展教育仍然面臨眾多困難,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突出。只有采取城鄉統籌發展的辦法,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把重慶教育建設為西部教育高地和長江上游教育中心。為此,重慶市委、市政府把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放到戰略位置,作為關鍵環節,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教育發展,破解教育難題。成為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后,市政府提出了推進城鄉教育布局結構改革、教育幫扶機制改革、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等9項任務 11項行動計劃,正式拉開了破解城鄉教育二元結構難題的序幕。9項體制機制改革,11項行動計劃,71項分解任務,9類綜合試點項目,40類單項試點項目,每年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和目標……重慶統籌城鄉教育改革不光有了時間表、路線圖,還有了任務書。
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是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體系下的單項改革,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義之一,其根本內涵在于各教育單元從總體性和全局性的視角出發,整合和協調城鄉教育內外部的各差異要素,優化教育發展結構,培育教育要素增長力和公平度,在涉及教育師資、辦學、布局、管理、幫扶、經費、評價、類級、配套等領域實現二元空間的一體化治理,真正促成城鄉教育公平和科學發展。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要凸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在學校發展上要堅持“共同發展”,而非“削峰填谷”,在教育評價上要實現“多元評價”,而非“單一認定”,在教育資源利用上要加強“幫扶共享”,而非“封閉獨享”。
[發布者:dongdong]
-
精彩推薦
- 金平果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六版)新鮮出爐
- 2020-2021年中國研究生教育高校競爭力排行榜(500強)
- 機械碩士研究生學科(專碩)排名_金平果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學科(專碩)排行榜
- 材料學專業排名_評價網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
- 金平果2020-2021年教育學學科排名——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
- 新鮮出爐!后“SCI至上”背景下我國第一個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 捐資700萬!邱均平顏金蓮教育基金重獎漣源四中優秀學子
- 發揮第三方評價優勢 助力科研評價改革
- 第四屆全國“雙一流”建設與評價論壇 延期舉辦的通知
- 杭電舉行邱均平顏金蓮教育發展基金捐贈簽約儀式
-
最近更新
- 《EVALUATION & MANAGEMENT》(Quarterly)2020 Issue 5
- 教育部啟動實施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內附實施方案全文
- 回首2020,展望2021,我國高等教育評估政策大盤點!
- 特別報道|邱均平:新時代我國科研評價體系重構中必須處理好八大關系
- “金平果”首次發布職業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新工科研討(七):佐治亞理工學院開展研究生就讀體驗調查
- 新工科研討(六):佐治亞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的“重大挑戰”學術項目概況
- 新工科研討(五):佐治亞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工程創業項目
- 新工科研討:麻省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跨學科工程學位(四)
- “金平果”公布2021年加拿大大學留學排名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