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曄 復旦大學教師、博士 美國普度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這兩天,各高校自主招生筆試紛紛結束,有的已經放榜,不少考生筆試成績不理想,淘汰出局,心情沮喪。筆者開出幾劑藥方,以期幫助那些學子們盡快走出筆試失利的陰影,積極備考,在高考(微博)中取得優異成績,考入理想的學府。 重拾信心 自主招生筆試失利的考生中,最普遍的癥狀就是認為進入該主考的高校再無希望,于是對自己喪失信心,懷疑自身的能力,自暴自棄。家長和考生中流行著“自主招生失利,高考再進入該校幾乎不可能”的傳言。 誠然,以復旦為例,自主招生預錄取占了江浙滬招生名額的多數,但是,復旦的大門并沒有向高考考生關閉,深一步想,每個考生競爭對手的實力和數量其實并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比自己實力強的,如果沒有自主招生,在高考中也多數還是排在自己前面,因此,當這些人通過自主招生預錄取后,自主招生失利的考生,在高考中仍舊同那些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對手較量,這一本質沒有變化,因此按正常發揮,在高考中的競爭力也不會有太大變化,通過高考再次進入復旦的例子比比皆是。 自主招生選拔測試與高考相比,其考核的內容、方法、范圍以及考察考生能力的側重點都不同,可以說是兩種類型的考試。因此,為了一種類型的考試失利,而否定另一種類型考試的應試能力,甚至全盤否認自己的能力,是不科學也是沒有必要的。無論是通過自主招生還是通過高考入學,大學對于所有新生都是一視同仁的,所以考生及家長千萬不要覺得獲得了自主招生未獲預錄取就是“沒面子”,通過高考考入心儀高校一樣反映考生的能力,一樣值得驕傲。 前后借鑒 筆者始終認為,參加過自主招生筆試總是要比那些沒有參加過的考生在高考中要發揮得更好些。 首先,自主招生考試的范圍和重點可供備戰高考借鑒。雖然自主招生考核的面要比高考寬泛,但是最核心的仍然是“語數外”三門功課,或者說,人文語言的素養和數理推導的能力也仍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對象,前者可以為后者提供借鑒。就自主招生筆試命題的要求而言,基本上還是以高中課本和高考大綱為準繩的,命題教師選擇出什么樣的題、在眾多知識點中選擇哪些方面重點考核學生,考生都可以從中捕捉到高考的端倪。 其次,自主招生筆試的解題方法可供備戰高考借鑒。經筆者比較,從考題自身邏輯的“推導性”、“綜合性”和選項的邏輯性入手以及巧解、智解等解題方法都與高考是大體一致的。 再次,從應試心態上而言,不難理解,經歷了自主招生筆試洗禮的考生,面對難題、復雜題、綜合題會更加從容一些,按照往年經驗,不少在筆試中失利的考生會回憶起或找尋到題型相當的題目,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答案,補上之前的知識盲點,高考遇到同樣的題目就必然會得分了。 調整策略 筆者認為,準確認識自主招生和高考的差異,有針對性地調整備考策略,是當下考生的當務之急。 一是,準確認識兩種考試在性質和特點上的差異,從而制訂符合各自特點的備考策略。自主招生主要考察學生的思維本領、邏輯能力特別是學習的方法與潛力,重點考核其未來的潛質,因此強調綜合、強調能力、強調靈活、強調知識面的廣度;高考則相對考察學生對考點掌握的程度,因此相對強調應試、強調解題、強調記憶、強調知識點掌握的牢度。如果說,購買模擬題庫等反復訓練不適合備戰自主招生的話,這倒不失為備戰高考的方法之一。 二是,縮小復習的科目數量,聚焦自己的強項。大學自主招生測試的范圍涵蓋高中十門功課,這往往成為一些偏科或者對于高考不選科目知識點已經生疏考生的攔路虎。因此,回過頭備戰高考,可以重新將精力聚焦語數外和所選科目,從目前情況看,受高中教學安排等因素影響,上述這些考生則更加適應高考這種考核形式,在高考中發揮自身的長處。 三是將一些精力轉到填報志愿和科學擇校上。由于自主招生對于被預錄取的考生填報志愿有約束,因此科學擇校、選擇專業成為自主招生失利學生必須面對的重要一關。我們不妨反向思維,將此作為生命中一次分析形勢、運籌帷幄、科學決策的寶貴歷練,好好把握,成為比那些自主招生入學考生多一筆的人生財富。 (東方網-文匯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博弈自主招生考試 付出與辛苦不值一提
·專家解讀2012年自主招生面試技巧
·寫給沒有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的高三學生
·自主招生考試“烤”熱“自招經濟”
·“北大系”自主招生考試北京考點首設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