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經過 自2003年開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以來,高校自主招生主要采取各校分別考試錄取的方式。2010年,清華大學(招生辦)等5所大學實行“五校聯考”,統一命題,考試成績共享并互相承認。2010年底,中國人民大學和浙江大學宣布加入“五校聯考”。北京大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組成了13所學校參加的自主招生考試“聯盟”。2010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9所理工學科高校組成“卓越聯盟”。再加上2006年就開始實行自主招生筆試聯考的“特校系”,至此形成4大自主招生“聯盟”。成立后在實際的運用也出現了一些小弊端,如時間跨度長對教學管理有影響,二考試時間長,學生疲于奔波,勞力傷財。于在2011年,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退出“北約”自主實行招生。 四大聯盟 4大聯盟分別為“北約”、“華約”、“卓越”和“京都”。各聯盟都統一進行初試。選拔條件和認定方式由各校自主確定。 “北約”聯盟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3所高校,基本是以文理醫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在歷史傳統、精神文化,特別是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上有相似之處。但其中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已已退出。 “華約”由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7所高校組成。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招生辦)和清華大學招生部門共同策劃、共同委托專業考試機構舉行了自主選拔合作測試,被媒體稱為“五校聯考”。于2011年,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加和主。這些學校辦學層次、水平相近,采取通用測試、高校特色測試和高校面試的模式進行自主選拔。通用測試由高校共同委托專業考試機構進行,成績在7校內互認。高校特色測試成績可在7校間彼此參考。 “卓越”由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東南大學(招生辦)、哈爾濱工業大學(招生辦)、化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9所高校組成,共同簽署了《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9校在自主選拔錄取中采用了聯合初試、自主選拔的方式。 “京都”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招生辦)5所高校,這些學校行業特色鮮明。5校筆試聯考始于2006年。 申請學校 “華約”的7所學校通過統一網站進行報名。考生可同時申請2所學校,如果初試成績沒有達到所申請學校的要求,還可以向第3所學校申請;“北約”的考生最多可申請3所高校;“卓越”高校的自主選拔條件和認定由各招生學校自主決定。考生可同時填報9校中的2所高校;“京都”的考生只能選報1所高校。 考查能力 “北約”聯考在考查考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突出對考生視野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更加突出對考生未來學習潛能的考查。希望招收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具有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學生。 “華約”聯考考查的重點不是考生通過大量訓練獲得的解題技巧,而是重點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創新潛質,特別是考查考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鑒賞能力和學習能力。 “卓越”選拔的考生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卓越人才培養潛質。 “京都”筆試主要考查考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 考試內容 “華約”的7所高校初試采用筆試形式,即“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簡稱AAA測試。考試科目為閱讀與寫作(含中文和英文)、數學、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其中,閱讀與寫作、數學兩科目為必考科目,考生根據自己情況在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2個科目中任選一科。復旦大學退出來后實行自主命題。復旦大學大學退出來后,實行自行命題,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以及信息科技 共10分,每門100分,俗稱千分考。 “北約”的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和政治。各校自行決定本校要求考查的科目及成績使用方式,考生根據報考學校的要求自行選擇考試科目。 “卓越”的初試采用筆試形式,共設2個科目,分別為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試和數學物理水平測試,內容涵蓋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等相關學科內容。 “京都”的測試由5校聯合命題,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能力測試。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校自主招生四大聯盟簡介及發展
·2013高考自主招生條件和要求有哪些?
·2013年高考自主招生:常見的三類自主招生
·高三學生如何備考2013年自主招生
·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報“自主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