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楊福家接受媒體采訪。記者 甘俠義 攝 麻辣鮮香,就像是酷暑天吃了一頓麻辣火鍋,酣暢淋漓。這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核物理學家楊福家暢聊的最大感受。 作為第一位在西方大學里擔任要職的中國人———英國諾丁漢大學第6任校長,楊福家昨天應邀來渝出席我市2012年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這位以“麻辣言子”聞名的院士,對高考()改革、大學育人、如何獲得諾獎進行了一次頗有邏輯性的分析。 對于高考制度,楊福家認為“高考是非常好的制度,在沒有成熟的方案之前,不能動。因為它至少為貧困學子進入高等院校開辟出了一條道路。” 人物簡介> 楊福家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195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至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現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楊福家還曾任復旦大學校長(1993-1999)。2001年起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第6任校長,是第一位在西方大學里擔任要職的中國人。 怎樣才能培養出諾獎得主?先做人再修業最后艱苦奮斗 記者:你在很多場合都提到,一流大學應該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為什么你這么看重培養學生的性格品質?國外的名校是怎么做的呢? 楊福家:縱觀世界名校,無一不將“育人”作為辦校的頭等大事。斯坦福大學要求學生到大三時再選擇專業,學生被要求花一年時間去閱讀各種文化經典,讓自己認識“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道理。 日本則要求大學推廣“博雅教育”:“博”指廣博,既要學文,也要學理;“雅”指素養,培養學生要有修養。“博雅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懂得“人何以為人”。 從本科到研究生,并不只是知識積累就足夠了,他們最應具備的應該是艱苦奮斗精神。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里,周六、周日都是燈火通明的,做項目時,那些研究生在實驗室工作的時間是一周140個小時。這簡直不可思議,一周才168個小時。我讀研究生時,一周在實驗室里熬兩個通宵、其余5天每天工作10個小時,一周下來也才100個小時,但在斯坦福,100個小時以上是常態。但也正是有這樣一支隊伍,那里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誕生諾貝爾獎得主。 鏈接> 諾獎得主難拿中國博士學位 一位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華裔教授的話令楊福家難忘:“這是一所篤信素質教育的大學。所有本科新生都要學習一門為期一年、名為‘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課程。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做人第一,修業第二’。” 2010年,楊福家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按照我國對博士生發表論文數量的要求,國際上好多諾貝爾獎得主恐怕連博士學位也拿不到! 據《南方都市報》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高校?能點燃學生頭腦中的火種 記者:你擔任校長的寧波諾丁漢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你也把它當成了中國高校體制改革的一個試點。你認為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私立高校? 楊福家:美國之所以是頭號強國,根本在于它是頭號教育強國。在它的教育體系中,民辦教育占了極重要的地位,頂尖大學前20位都是私立大學。 在美國,私立大學校長不是行政官員,沒有各種各樣的行政級別。學校的校委會可以投票決定一個校長的去留,在我所任職的諾丁漢大學,只要8位校委會成員投反對票,就能換掉我這個校長,而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此外,私立大學一般都設有基金庫,可以通過這些基金,幫助到家境貧困但成績優異的學生。 我把這些經驗引進到了我擔任校長的寧波諾丁漢大學辦學理念中。在這所大學中,學生的頭腦不是用來填充的,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種。按照這個理念,把學生的火種點燃起來,同學的差距不是分數的差距,而是火種不一樣。進來的都是金子,都是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的天才發揮出來,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尋求新的知識。 學生是辦學成功不成功的重要標志。我常引用哈佛大學一位校長的話,大學像一棵大樹,從種子開始成長,我們不能從英國或德國把一個已掛滿葉子的樹移植過來,當美國出現大學的時候,一定不是外國大學的拷貝,而是在美國的社會人文、政治環境下自己長大的。我們希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大學。 鏈接> 大樓大師與大愛 “一個好的學校,它會給你一個好的氛圍,讓你不知不覺地接受到好的素質方面的教育,而好的老師能發現你的長處,能夠引領你走上一條科學的道路。”楊福家認為,一流大學不一定有大樓,但一定有大師,學生不一定交得起學費,但一定讀得起書;師生共進,教學相長;教出來的學生不但博學、優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 楊福家曾大聲疾呼:我們的大學,除了“大樓,大師”外,更需要“大愛”!何謂“大愛”?要營造一種寬松、寬容的環境,充盈著一種以人為本的愛心,建立起一種幫助所有考上大學的貧寒子弟上得起學的機制。據《人民日報》 高考需要怎樣的改革?改為2 X,學生對X有發言權 記者:有人認為高考制度“唯分是舉”,給孩子們造成了身心發展的錯位。在國外高校擔任校長多年,你怎么看待這一制度? 楊福家:我認為在沒有更合適的制度之前,高考制度不能廢,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能為貧困學子進入高校開辟一條路徑。 學生入學必須通過全國高考,這是目前保證教育公平的最有效手段。但現在的3 X,可改為2 X:2為語文、數學,語文看你的表達能力,數學看你的邏輯思維,必須要考;但幾個X,不要完全由學校定,而要讓學生有發言權。學生可選擇幾門課參加考試———他的火種或興趣在哪里,就選擇與此有關的科目。也可實行一年考幾次,一次成績3年有效。對在校學生實行嚴格的淘汰制,特別對不誠信行為決不姑息。 入學費用逐步按照資格準入制,即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夠資格,就可以獲部分或全額獎學金,甚至再加生活補助,目前全美也僅有6所學校———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達特茅斯學院和阿姆赫斯特學院對本國及外國學生都實行這樣的準入制。 鏈接> 被點燃的知識火種 楊福家自幼機靈好動,卻也淘氣頑皮。讀初中時有一次將粉筆灰嵌入粉筆擦中,老師越擦越不干凈,盛怒之下,勒令其退學。楊福家曾多次轉學,幸運的是上高中時進了格致中學。在這里,楊福家頭腦里的智慧和求知的“火種”被點燃了。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楊福家開始發奮上進,暑假里一口氣做了1000多道數學題,并由此養成了很強的邏輯觀念。英語也成了強項,使他終生受益。據《新聞晨報》 (華龍網-重慶晨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京工業大學禁社會人員穿行 居民稱出行不方便
·福建2013年高考報名提前至10月 戶籍須符合規定
·江蘇2013年高考美術統考12月2日舉行 共設6考點
·2013高考家長必讀:國慶長假要讓孩子收放有度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大學是知識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