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清華自主招生方案出爐五大變化為“公平”加碼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張漫子 魏夢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015自主招生簡章于5日公布。從兩校今年的自主招生方案看,在招生標準、錄取名額、考評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少變化,尤其是采取措施為“公平”加碼。 “校薦”被取消 招生標準有所調整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此后教育部于2014年12月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對全國自主招生生態進行進一步規范和優化,不論是招生標準、招生計劃,還是考核時間、考核方式,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這些改革精神在北大清華今年的自主招生方案中都得到體現。 根據意見第二條,“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所以“校長推薦制”在今年自主招生中被取消。2015年兩校的自主招生標準較去年有所調整:2014年兩校招生對象為學科特長突出、具備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以學科競賽、創新性研究工作或研究性學習成果、學習成績為主要參考。而2015年北大自主招生主要面向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人文社科類競賽全國決賽或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清華今年則主要自主招收三類學生:具有各學科競賽突出特長的學生;在科技發明、研究實踐、文學創作、創意創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在語言、邏輯、智力、記憶、國學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賦或才能的學生。 多校聯考被取消 招生計劃有所收緊 2014年北大、清華在自主招生簡章中均做出規定,自主選拔錄取計劃控制在其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以內。而2015年,為了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清華大學將自主招生計劃限定為“約400人”,北京大學雖未明確自主招生計劃人數,卻在簡章中強調“寧缺毋濫”。 就招生專業來看,2014年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簡章并未公布招生專業及門類,今年對招生專業進行明確,包括數學、物理學在內的24個專業。2014年清華大學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科為16個,而今年自主招收范圍涉及9個專業門類的47個專業方向。 考核方式更多元 筆試科目或有微調 2014年清華大學的筆試科目為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北京大學的筆試科目分為自然科學基礎(數學、物理)和人文科學基礎(語文、數學)兩類。 根據意見,“考核由試點高校單獨組織,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充分發揮學科專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學、有效、簡便、規范的考核方式”,并對自主招生的筆試科目做了限制,“如需筆試,考試科目原則上一門、不超過兩門。” 2015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簡章中對考核方式尚未明確發布,但表示“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筆試、面試、實驗操作、作品答辯、現場創作等,具體以測試通知為準”,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筆試科目仍為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共兩門,具體科目選擇將根據專業大類不同而有所區分。 凸顯專家作用 體現學校特點特色 北大招生辦公室介紹,今年北大將探索多種招考方式,以全面了解考生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不再只限于傳統的筆試、面試。例如,對具有特殊天賦和才能的學生將量身定制測試方式,組織專家組對考生所提供作品進行評估并確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實驗操作、作品答辯、現場創作等。 “能背誦‘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以及《周易》《詩經》中的一種;有初步的文字學基礎,學習過《說文解字》,能用篆書默寫540部首,能簡單講解‘六書’”,出現在清華大學學科/專業特長生選拔項目當中,體現出考核方式與內容的創新。 降分幅度更加明確 認定結果將公示 兩校的自主招生簡章顯示,今年兩校對降分幅度的規定較去年更加具體明確。2015年清華大學自主認定的優惠分值為20/30/40/50/60分,對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可獲得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并可被邀請參與以下某些后續特殊培養環節,包括清華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赴海外知名大學交換學習;專業導師配備;優先推薦參加科技創新團隊等。北京大學的優惠分值為20/30/40/60分或降至一本線錄取。 今年自主招生的認定結果將根據《意見》中“加強信息公開公示”的要求,在兩校本科招生網及教育部陽光高考(課程)平臺進行公示。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于世潔表示,今年自主招生將更加充分發揮相關學科專家的作用,增強專業評判,不僅限于筆試,采取更加多元的考核形式,尤其考察學生在學科素養與創新能力方面的表現。招生由粗線條向精細化的改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學生自薦、自招時間的壓縮、體現學校特色的選拔方式等都對高校招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華網 張漫子魏夢佳)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清華大學2015年自主招生簡章
·北大啟動2015年自主招生 主招學科特長生
·清華大學2015自主招生招47個專業約400人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方案出爐五大變化為“公平”
·北大清華提高自主招生“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