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早春,總有一個特別忙活的群體,那就是“藝考大軍”。“藝考”之路狹窄而崎嶇,卻從不缺乏眾多人的趨之若鶩。
每年的早春,總有一個特別忙活的群體,那就是“藝考大軍”。“藝考”之路狹窄而崎嶇,卻從不缺乏眾多人的趨之若鶩。 擠爆藝考實為哪般?上個學分低,畢了業好就業,混得臉熟能出名……社會浮躁帶來價值觀的全面貶值,出名好得利,難怪乎“千軍萬馬要過獨木橋”。 是的,藝術讓人有機會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也可以讓人生變得更豐富。但是,如果你不熱愛藝術,只是為了名利而來,那么就一定走不遠。 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難藝考年”。招考政策發生調整,主要變化有三:校考數量減少,統考范圍擴大;文化課分數線提高;藝術類專業考試形式轉變難度增加。 有評論者指出,擺脫功利主義的糾纏,營造熱愛藝術的一種社會風氣,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才是藝術教育的一條正途。也只有此,盲目狂熱、反常荒誕的藝考或許才能降溫。 回歸藝術與生活的本位,“藝考”才能迎來原本應該屬于的理性時代。 在過去的10多年里,藝考成為很多人“曲線救國”實現大學夢的捷徑,很多學生甚至不惜放棄高二、高三的文化課學習,不惜大把大把“燒錢”,輾轉多地參加藝考。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2014年,全國藝考生人數由3.2萬猛增至100萬,增加了30多倍,與此同時,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至1679所。 然而,藝考熱了這么多年,伴隨的卻是就業冷的怪象。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最難就業的15個本科專業中,廣播電視編導、表演、動畫、藝術設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表演等多個藝術專業“榜上有名”。 那些年的藝考生如今都哪里去了?采訪中發現,除了少部分人從教或任職培訓機構外,他們中畢業即失業或畢業即轉行已成為常態。那些只是把藝術當成了敲門磚,沒有天分、也不愛藝術的學生在花大錢取得文憑之后,仍然無法從事與藝術相關的職業,畢業以后,他們必須面對更為嚴峻的選擇。 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只看臉就有路的時代,百萬大軍中的勝出者不是比較幸運,他們還都“蠻拼的”。 余秋雨曾說過:“不要輕易選擇藝考,這是一場以生命作為成本的殘酷游戲,請不要過于熱情地判斷自己孩子的藝術才華”。 2015,“史上最難藝考年” 2月5日,記者在山西大學音樂學院門口見到了藝考生宋小雨。她剛考完聲樂專業課。當日,山西省2015年普通高考(課程)藝術類專業考試正在進行。全省報考藝術類的考生共有52960人,其中美術類 22369人,音樂類 7197人,舞蹈類4761人,播音與主持7874人,其他10759人。 根據省招考中心發布的消息,在春節過后的2月下旬至3月底,省外高校在晉藝術類專業考試日程均已排定。2015年藝考已匆匆到來。 此前,教育部重申了今年藝術類專業的招考及本專科的錄取分數線。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招考院校數量縮減,目前只有31所藝術專業獨立院校可舉辦校考;另一方面,綜合類院校采用藝術生省統考成績作為錄取標準,以及大部分高考加分的取消,讓很多院校提高了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因此,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難藝考年”。 此次藝術高考改革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旨在解決這些年“藝考亂象叢生,考生趕考負擔重”的問題,主要針對三方面:高校方面,有些高校把藝術生的招考作為賺錢的手段;省招考部門方面,省內考點不統一導致學生藝考的成本增加;考生方面,不少藝術生把藝術高考當做是高考的捷徑,投機考生數量大,從而使得藝術人才選拔被扭曲。 成本高昂 前途難測 宋小雨是來自臨汾的 2015屆藝考生。她從初中開始學習聲樂,剛開始在臨汾當地學習,高中后到過全國很多地方找老師學習聲樂,夢想能考上中國音樂學院。 見到宋小雨時,她剛從考場出來,最后一門考的是視唱練耳。“考的還不錯,抽的題是一個升號的,比平時自己練習的要簡單點。上午聲樂唱的是《沁園春·雪》,發揮的也還不錯。”考完試的宋小雨一臉輕松。 從初中開始學習聲樂,宋小雨的理想是考進中國音樂學院。從高中開始,父母就帶著她到北京找老師。“去北京上一次課來回的車費、住宿費、課時費一趟下來要花費一千五左右,一般兩周去一次,堅持了一年多。加上小三門,學習聲樂到現在最少花了五六萬。所以今年一定得考上,重考一年的費用也不少”。“家里不富裕,但父母還是全力支持。”宋小雨坦言,參加藝考,就是為了圓自己一個大學夢。未來就業方向在何方,她還沒有認真考慮,“以后我不一定從事聲樂專業,但目前,我需要一張大學文憑。”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家長求“才”高校求“財” 藝考的成本與回報
·瀘州高三女生因考藝成績走紅 被譽為藝考女神
·如何迎戰 “史上最難藝考年” ?
·瞧這一地 藝考考的僅僅是藝術?(圖)
·山東藝考2月2日起網上報名 考生提前安排防撞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