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見習記者 王箐豐)8月31日正式公布的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政策被隨遷子女家長熱議。有家長對財新記者表示,這一政策出臺是個好消息,但是他們在欣喜之余仍然有不少擔憂。 所謂隨遷子女,是指因父母離開戶籍所在地到異地工作,隨同父母來到異地就讀中小學而無當地戶口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后,中國高考報名實行學籍和戶籍雙認證。這樣的規定導致大量無本地戶籍的移民子女無法在自己生活、學習多年的城市參加高考。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原則上規定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將可以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 戶籍在黑龍江的金女士,女兒今年上高三,將于明年參加高考。金女士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其女兒憑此得以進入北京高中就讀。但因沒有北京戶口或將面臨無法在京參加高考報名的尷尬。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政策公布后,金女士感到女兒明年在京高考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金女士告訴財新記者,現在距離2013年高考報名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而《意見》僅僅在原則上要求各地在年底之前出臺方案,“北京的方案如果拖到十二月出,我的女兒就趕不上明年的高考報名了”,金女士充滿憂慮地說。 有非京籍家長表對于八月底公布《意見》并不滿意。由于中央政府的隨遷子女就讀地政策遲遲未能出臺,北京市公立高中今年仍拒收沒有北京戶口或工作居住證的隨遷子女,有14000名初中畢業生受到這一政策影響,被迫回到老家上學或轉投國際學校及出國。家長們認為,《意見》遲至八月底才公布,又有一屆非京籍學生被耽誤,如果未來開放異地高考時又要求連續學籍,這部分已經轉回老家的學生也將無法回到北京參加高考。 家長普遍表示,《意見》中的大量表述僅是原則性規定,在實踐中可能會帶來問題。《意見》中將合法穩定工作、合法穩定住所、社保繳納年限和子女就學年限作為界定隨遷子女能否就地高考的條件,可能使地方政府制定極高的就地高考門檻條件,使大量隨遷子女被排除在外。網名為“跳舞”的家長對財新記者說,2010年以前社會保險不能跨省接續,所以很多隨遷子女家長的社保在2010年之前都是在原籍地繳納,如果未來設置的社保繳納年限過長,這部分事實上早已在北京工作的家長的子女也可能被排除在“就地高考”的行列之外,她還指出以社保作為界定子女能否高考的條件并不人性化,“如果一個人的父母一直連續繳納社保,但在高三一年家庭突然有什么變故,社保繳納中斷了怎么辦呢”跳舞說。 更令家長擔憂的則是,《意見》沒有明確規定各地開放異地高考的最終實施年限,不少家長擔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各種借口拖延“異地高考”開放時間。“山東2月份出政策都要2014年才開放,北京、上海那還不得到2016年、2018年啊?”一位家長說。 此外,隨遷子女家長對《意見》中不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回原籍地高考或“異地借考”的規定也表示不滿。他們強調,只要有一定年限連續學籍的學生就應該“就地高考、就地錄取”,規定不合條件者可以回原籍地考試或錄取,實際上是為一些地方政府為“異地高考”設置高門檻提供空間,這將損害隨遷子女的受教育權利。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外省”家長擔憂異地高考新政難落實
·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擬年底前出臺
·南方科技大學正式成立 校長朱清時致辭
·異地高考能實現共贏嗎?
·教育信息公開不要上升到“國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