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升學機會有望增多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今年年底前出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答記者問時表示有條件準入包括三點:家長基本條件是在地方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住所、穩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種保險,盡管不是戶籍人口,但是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學生本人條件是,有可能在這里學了小學、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來,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這里,因此各地會根據實際情況,什么樣的學生跟本地生是一樣的。還有一個是城市條件,這個城市發展需不需要這個行業、這個群體,這個城市能發展到多大規模,要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根據這三個條件,各地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意見》的出臺,預示著備受各界關注的異地高考()政策正式“破冰”。異地高考政策“破冰”,如何理解最為恰當?河南是高考生源大省,升學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政策的出臺會給我省的考生帶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疑問,我們進行了采訪。 聲音 盼了這么久,終于盼到這一天 “盼了這么久,終于盼到這一天了!”昨日,聊到日前國務院出臺的異地高考政策時,在北京打工的張先生在電話中的語氣滿是興奮。 張先生和妻子是8年前一起到北京打工的,雖然這幾年倆人的工作還算穩定,收入也不低,但戶口問題一直沒能解決,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在5年前把孩子接到北京上小學。這幾年,張先生最擔心的就是將來孩子的高考問題。 “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在北京讀書,對北京的各種教學模式都已經很熟悉了,可如果在高考時因戶籍問題不得不回到洛陽,和河南的高考大軍競爭,一方面是適應起來比較困難,另一方面是升學壓力會很大,想再到北京讀大學恐怕很難!”張先生說,在北京,他的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朋友,大家都一直期盼著高考能突破戶籍的限制。 “這次國務院出臺的關于異地高考的政策,讓我們這些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外來務工人員看到一線曙光。”張先生說。 專家解析 政策放開,河南考生機會有望增多 “河南考生的家長值得為這樣的政策出臺欣喜。”洛陽市市招辦主任介建中說。 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明確指出,對異地高考政策的松動,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受教育權利和增加升學機會,堅持有利于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統籌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等現實可能,積極穩妥地推進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 “這一政策是在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千呼萬喚"中出來的,顯示了國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介建中說,“河南是全國的勞務輸出大省,但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緊缺,而我市到全國各地打工的人不在少數,如果異地高考能推行,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能在當地參加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擴大河南籍考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些孩子如果到外地參加高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本省的高考壓力。” 具體效果不好判斷,期望值不宜過高 國家的指導意見已經出臺,各地的具體政策也將在年底之前分別出臺,對此,廣大考生和家長都充滿期待。 但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項政策是專門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出臺的,但由于各地對此政策的執行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因此未來的具體效果如何目前還不好判斷。 比如,政策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布局和城市資源承載能力,根據進城務工人員在當地的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和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年限以及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情況,確定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具體條件,制定具體辦法。 這就意味著,對于一些高考既得利益最大的城市,如果放開異地高考,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這些城市考生的利益,使他們的名校錄取率下降。因此,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地方政府會充分放大這些要求,通過無限擴大“自由空間”的權力,用較高的條件限制可以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資格和規模等,使異地高考政策帶來的局部公平盡量縮小。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云南異地高考方案年底出臺 將向社會征集意見
·四川異地高考開禁 對四川影響并不大
·廣西“異地高考”政策何時出臺受關注
·“異地高考”應朝“自由高考”方向發展
·19歲大一女生開學6天想自殺 因對學校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