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測試這個指揮棒 怎么才能動起來 首都體育學院副教授劉海元也因此有了這樣一個觀點,師范類高校的體育更值得重視。他告訴記者,這類學校培養的人將來大多在中小學任教,他們不懂體育,不重視體育,就等于未來的語文或數學或歷史老師不重視體育,一來不僅不會給中小學體育添合力,還很有可能出現主動擠占體育課的可能。 換句話來說,這既是一個補課的過程,也是一個正能量儲備的過程。當然,不管是哪種表述,實際開展起來都十分不易。 比如,輿論在不滿基礎教育階段體育“先天不足”的同時,也在指責高校不重視而導致“雪上加霜”。以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為例,絕大多數高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到了大三大四,則是一些選修課,相應地,學生們的體質情況往往在大二時期達到整個大學階段的最高峰,到了大三大四又會出現下滑。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以體質測試的優良率為例佐證了這一點,根據他的了解,一年級學生的優良率在逐漸提高,二年級優良率也是明顯上升,但是到了三年級、四年級呈下降趨勢。陸昉分析說,當下的體育課設置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包括缺乏高度。他說,“怎么把體育工作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來考慮,我們黨政聯席會上很少有討論體育工作的時候”。 談及重視程度,很多人都會將其聯系到評價、考核體系,換一個更為形象地詞,就是指揮棒。事實上,高校自身也有指揮棒,就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一位985高校體育部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標準的執行可以達到與學位掛鉤的程度,這個指揮棒才能真正揮動起來。一個現成的“成功案例”,就是那個已經催生了相關產業、也帶動高校英語師資大跨步的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 盡管當前并未有太多因體測不達標即不符合標準而肄業的公開消息,但一個正面的嘗試或許可以給人們以啟示。 從2007年開始,江蘇省啟動了大學一年級新生身體素質測試情況回溯生源地的社會公告制度。其直接結果是,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開始重視體育,因為,他們的教育局局長在不久前剛被市長約談,對方開門見山地質問:“看看吧,現在誰都知道我們的學生體質在全省排名倒數了!”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志愿填報勝經
·北京異地高考落實難 兩個北京家庭“戰爭”不斷
·宅男增多高校不能推卸責任 體質不強何談棟梁
·浙江異地高考新政出臺 專家解讀實際影響
·南科大將在浙招生20人 測試智商不涉及應試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