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品酒課上倒啤酒 本報訊 (記者王偉琳文/攝)20日,記者在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體驗了一堂品酒課。從本學期起,該校釀酒專業酒類鑒評與檢驗方向的學生每周學習一堂品酒課,除嘗酒外,盛酒、倒酒、聞酒也是樣樣有講究。 每人7杯酒品酒口口有說道 品酒課教室內,每名學生面前放了7個貼著編號的玻璃杯。此次學生要學習從視覺、嗅覺、味覺等方面對酒進行衡量、分析和描述。 學生一邊倒酒,老師一邊提醒瓶口應距杯口2至3厘米。還要留意并記錄下來倒入杯中的酒的泡沫是否潔白、細膩、掛杯,酒的色澤是否清亮透明。 嗅覺品鑒時,應多次短促呼吸,同時輕輕晃動酒杯,幫助酒香發散。 老師告訴學生們,品嘗要分四口。第一口淺嘗,讓啤酒在口中振蕩并與口腔的各個部分充分接觸后慢慢咽下,記下所有的味道;第二口喝的比第一口更少,鑒定甜酸苦鮮;第三口將啤酒集中在舌頭末端及口腔其他部位,記下口感的類型和強度;第四口讓酒充在舌頭、喉嚨以及口腔其他部位滾動,以感受余味。 為嘗“壞酒”將酒曝曬一個月 在老師的指點下品嘗完7杯酒,回看記錄,每杯酒留下的味道都不同,有麥香、麥芽香、異香、酒花香、焦糖味等。編號為7的樣品,嘗起來與其他6杯不同,很多學生喝出了焦糖味。老師說,第7杯酒出現焦糖味是由于酒放置時間長了氧化所致,這說明酒不新鮮。原來,第7個樣品已經放置了兩年,是過期的。為讓學生嘗到因儲存不當或放置時間長等原因被強烈破壞的酒,老師還買來啤酒,放到太陽下曝曬了一個月。 釀酒人才稀缺知名酒企爭“訂單” 這堂品酒課的任課老師王志花是哈啤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啤酒已經30年。王志花說,在車間制作時、半成品時、出廠時及出廠后都有品評人員進行品鑒。 據了解,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于去年在全省高職中首次設立釀酒技術專業。食品與制藥工程系主任姜旭德說,學校挑選了哈啤、雪花、北大荒、五糧液等15家全國知名酒企簽了277人的人才訂單,而釀酒技術專業去年招收的首批學生僅38人。 (吳灝蓉 見習記者宋菲) 19日下午2時,黑大創業教育課《Start Your Business 創辦你的企業》(簡稱SYB)的課堂熱鬧非凡,23名學生分為3組正在模擬生存在一條商業街上的3家企業。大二學生呂振宇的團隊為了讓自己的企業在與其他2家公司競爭中獲勝,實現盈利,還專門為“產品”包裝了一個形象代言人。近3個小時的“經營”中,最終呂振宇的團隊獲勝。 實踐中理解創業 課程主講教師李海東說,SYB課程主要通過教師授課、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模擬實踐等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教學中結合實際案例,教師主要起到場外輔導與指引的作用,通過實踐環節讓學生們對創業過程、執行創業計劃書有一個直觀真實的理解。 選課還得過面試 本門課程在最初成功投分競買選課的50名同學中,會進行二輪面試,從是否擁有創業意愿、是否具備初步的創業素質、是否掌握基礎的經營管理知識等方面考查學生,最終留取20名左右同學。課程結束時以小組遞交創業計劃書、計劃書可行性答辯的形式作為考核內容。 上課走神影響“企業” 呂振宇是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經過面試正式成為了班里的學生。他坦言,每當上課的時候腦子都不得不轉起來,完全投入到創業者的角色里去,因為一不留神,可能就不能跟上小組的討論,甚至影響自己“企業”的經營。 于洋在大四上學期就拿到了一份國家5A級物流企業的錄取通知書,但最終還是辭去了這份工作。對創業有意向的他,覺得對企業運作流程各方面缺乏認識,于是決定修讀這門課程,“不管以后是否能成功創業,在這門課程中所學習的創新創業理念讓我獲益匪淺,街頭調研、校園內產品推廣等也鍛煉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 李海東說,每年都有兩三名同學學習了這門課程后自己創業,有的在校學生也在學校的創業基地開設自己的小公司。 (黑龍江新聞網-生活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今年又一批大學改名或升格 17所“學院”更名為“大學”
·甘肅省“新高考”首診試題突出考查新增內容
·香港高校各顯神通 臺灣學生熱衷香港讀大學
·北京2013年市屬高校計劃招生8.35萬人
·哈市高校開設特色課 學生品酒當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