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愿考上北大”、“一定會考上北大”、“北大我會來找你”…北大未名湖畔本是文物古跡的慈濟寺,竟變成高考“許愿墻”。 “如愿考上北大”、“一定會考上北大”、“北大我會來找你”…北大未名湖畔本是文物古跡的慈濟寺,竟變成高考()“許愿墻”。慈濟寺又稱花神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清末毀于大火,重修的廟門是其僅存的建筑。北大古跡成高考許愿墻也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亂涂亂畫,考上北大又如何? #北大古跡成高考許愿墻# [新聞質疑] 如此“明志”妥否? 文/宋華 對于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來講,追求夢想,向往北大,立志考入百年名校,無疑是值得稱贊和鼓勵的。自古就有文人墨客題詩明志。明志是個體表明志向的一種具體表達形式,恰當的明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勵自己不斷向著夢想和目標努力邁進的作用。但是,不恰當的明志,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傷害。 據了解,花神廟也稱慈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清末毀于大火,重修的廟門是慈濟寺僅存的建筑。本世紀初,包括花神廟、石舫以及朗潤園、蔚秀園等在內的北大未名湖燕園建筑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了解北大的歷史,不珍惜北大的一草一木,不愛護北大的文物古跡,只是簡單粗暴地明志,這不僅不是北大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其他高校渴求的人才,更不是當今中國希望的人才。 所謂“人才”,顧名思義,人中之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學習好不代表會做人,能力高也不代表素質就高。考不上北大,仍然可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自己踏實的努力,在某個領域甚至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考上了北大,也不是一勞永逸,沒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即使成績再好,也會被社會所鄙夷。 古有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一味地指責、謾罵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積極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北大歷來有“兼容并包”的治學理念,既然仰慕北大的人有涂鴉明志的愿望,那么可以考慮借助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采取建立電子許愿墻之類的辦法,滿足人們合理表達的訴求,讓“明志”者文明明志。 [新聞解讀] 被涂鴉的豈止北大廟墻? 文/劉巽達 筆者更關心的是,為什么當事人涂寫時很少有心理障礙,很少有道德壓迫感?其同伴和圍觀者,為何每每與之“同氣相求、心照不宣”?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曾簡潔地闡釋過“集體無意識”的概念,簡單地說,這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是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當一個人長期浸染在“同類經驗”中,很容易自覺不自覺地效仿,甚至沒有道德壓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即便公交車或地鐵并不擁擠,每個人都會有座位,總有一些人急不可耐地要撥開眾人“捷足先登”,定睛一看,還往往是白發之人。與此類似,排隊時插隊、開車時超車、乘車時占位的情況也隨處可見。尤其令人感喟的是,筆者多次看到一些老者領著孫輩擠車,孫輩儼然上戰場,一旦搶到座位,就以勝利者的姿態大聲呼喊“爺爺奶奶,我搶到座位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勝唏噓。假如這樣的素質普遍“代代相傳”,所謂“民族素質”豈不岌岌可危? 豈止這些,“集體無意識”的種種表現,幾乎可以信手拈來:對罪惡的集體失語,對不良現象的集體麻木,對違法事件的集體參與,路人哄搶財物,等等。一些人被“法不責眾”的“安全感”迷惑,不少丑陋行為尚未受到“群起攻之”,被涂鴉的豈止是“北大許愿墻”,更多不堪的涂鴉正給社會文化帶來斑斑劣跡,并污染著民族的靈魂。當“北大”和“涂鴉”分別以極大的象征性出現在一個句子中時,其諷刺意味令人深省。 [新聞提醒] 文明旅游當停止過多“小動作” 文/李芳芳 很多網友隔空喊話了,“何不設立"到此一游"墻呢?”德國的柏林墻,就有專門供人涂鴉之處;美國不少景點,也設了涂鴉墻,讓游客涂鴉成為景區另一風景;上海東方明珠塔的太空艙內,游客可以在電子許愿墻上輸入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獲得一串唯一編碼,數年后再來這里,還能憑編碼看到當時自己寫下的話。 為了滿足刻字這種“旅游文化”需求,河南平頂山一景區已經為游客推出了“到此一游”寫字作畫留念服務,滿足游客題字的欲望。雖然是創造噱頭搞事件營銷,卻也有著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山東嶧山風景名勝區官方宣稱“正在策劃設置簽名墻”,濟南九如山瀑布群風景區也承諾設置涂鴉風景墻。 諸多行動已經表明大眾文明意識的增強,也希望通過一些有意義的行動克制不必要的“行動”,減少對旅游資源的破壞,還生態、文化一個干凈的環境。除了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外,在單純的參觀游覽過程中,游客們應學會靜下心來充當淡定的“學生”,只需要好好享受,收起過多的“小動作”,將大聲喧嘩、亂摸亂動、隨手扔垃圾這些壞習慣收起來,給別人一個良好游覽環境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微言大義] @山東經廣新聞大屏幕:亂涂亂畫,考上北大又如何? @實踐家未來菁英領袖營:每一個大學,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我們希望大學能夠開放,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參觀,但是珍惜每一個大學,每一所象牙塔,也一樣重要! @冰凍沖動:確實不雅觀,絕對禁止也不大現實,此處不能涂,自找能涂處,可以專門建一個許愿墻,供學子游客涂鴉,搞不好還會成為一個文化景觀。 @劉健:為了保護文明古跡、文化遺址,并非只有嚴厲譴責、冷面制止這一步棋。有關管理部門,不妨成人之美,專門設立一處“許愿墻”。佛曰,普度眾生,為眾生覓得一處心靈的棲息地,又何異于點化眾生,何樂而不為呢? @一葉知秋:在全國文保單位上寫“我一定要考上北大”之類的豪言壯語,滿足的是個人私愿,謀取的是個人私利,而破壞的卻是公共建筑甚至是文物,實在不應該。 @有誰會在乎:在古建筑上甚至是文物上亂寫亂畫,不管其寫畫的內容如何,如此行為本身,顯然是不文明行為。況且這樣的“許愿”,有多少能如愿?如真這樣,誰還會去努力學習,只要來許愿便可了。 @子曰詩云:既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部門就該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或用玻璃墻隔開,或用特殊涂料保護,或在邊上另建許愿墻,允許游客涂鴉許愿等等,總之,光靠事后聲討不道德謾罵素質低不管用! @糊涂蟲:亂涂亂畫,是國人的一大愛好,所以,光靠堵還不行,要學會疏。比如,另設一道可以許愿的墻。當然,那樣還是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華聲在線綜合 (華聲在線)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廣西欽州考生英語聽力異常 寒窗十年數百考生陷
·七八成高考復讀生成績持平 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上海實行居住證積分制 夠分者子女可異地高考
·湖南高考題沒問題 “徹底根治”語義不重復
·江蘇高考閱卷接近尾聲 語文平均分90 數學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