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努力去實現夢想的人都值得尊敬。56歲,正值許多人面臨退休安享天倫之樂的年齡,而廣豐縣農民鄭春楓卻參加了人生中第四次高考(),今年被江西工業技術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錄取,圓了自己幾十年的大學夢。9月9日,在他的許多“小同學”正在參加軍訓時,他則請假回到老家“交接”家務事,準備全身心投入即將開始的三年大學生活。 鄭春楓出生于廣豐縣橫山鎮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那年他19歲,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但最終鎩羽而歸。1979年,他再次參加了高考,也沒能進入大學。因為家里條件不好,無法支持他繼續求學,鄭春楓從此告別了學校,但是這個未圓的大學夢卻一直扎根在他的心里。 這些年,鄭春楓的身份是農民、木匠,與村里的同齡人一樣,長年在外打工。2011年,他的女兒大學畢業,兒子參加工作,他才覺得可以暫時放下家庭的重擔,有時間來繼續自己未竟的學業。2012年“高考季”,時隔三十多年后,鄭春楓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但等待他的是第三次落榜。“雖然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在家備考,因沒有老師指導,很多復習資料都找不到,跟不上新知識、新節奏。”他檢討道。經過多方打聽,鄭春楓走進了廣豐縣一所中學的大門,開始了一年的補習生活,成了學校里年紀最大的學生。 今年6月,鄭春楓第四度走進高考考場,經過在校一年的學習,這一次,他很有信心。他的高考分數是224分,以遠高于今年我省高職專科分數線180分的成績,被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礦山機電專業錄取。他滿懷喜悅地帶著錄取通知書在學校完成了報名手續。“寢室里年紀最小的同學,只有18歲,我比許多老師年紀都大。”鄭春楓笑著說,年齡不會成為他三年大學生活的障礙,因為在外打拼多年,深知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自己會更加珍惜這次難得的讀書機會。 再過幾天就要開始正式上課了,鄭春楓準備最近幾天返回學校。他說,盡管家人對于他讀大學并不反對,但是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寬裕,而且在校期間的生活費用也不低,自己三年脫產學習,對家庭生活還是會有不小的影響。所以,他準備返回學校后,就在學校找一份周末的兼職工作,希望能夠通過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余干52歲老板初中讀起不放棄 本報訊(記者李文亭)9月9日,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2013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一名大學新生引起同學和老師的關注—他叫李金木,今年52歲,一個擁有千萬資產的私企老板。從2007年開始,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大學夢,他毅然放棄舒適的生活,重新拾起課本,經過初中、高中,最后走進夢寐以求的高校校園。 李金木是余干縣黃金埠人,因為家庭貧窮,為了幫助父母,他早早離開課堂,走進了社會。在家鄉,他以創辦香檳酒廠發家,但后來創辦的煤球廠、石灰廠等都不成功。為了償還債務,他只身進入上海,從打工開始,做過五金、家具等銷售員、采購員,幾經沉浮,終于成就一番事業。當時,他不但在上海,而且在黃金埠都有公司。在外人看來,李金木的人生是成功的,但他總覺得“不滿意”。他始終認為,沒有文化是他事業發展的瓶頸。所以,他要求孩子讀大學,替他夢圓高校。 “2007年,我兒子高考失敗,而且不想再考了,可把我急壞了。”李金木回憶說,為了給兒子做榜樣,也為了自己的大學夢, 他果斷地把上海的事業交給愛人打理,黃金埠的公司則請人管理,自己卻走進黃金埠中學初一年級課堂。這樣,他讀初一,兒子讀“高四”,女兒讀高一,3個人同在一所中學。第二年,他兒子終于考上大學。“按理說,我可以回去了,可想想我的忘年同學,想想我的大學夢,所以,我繼續了圓夢之旅。” 人到中年讀初一,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最初,李金木在考試時,屢屢被外校的監考老師攔住,就連進校園,也總被人當作學生家長。他告訴記者,最大的問題在學習上。“第一次語文作文,我自以為是的寫了一大通。老師給的評語是‘實在看不懂你寫的東西,寫作文要有中心思想’。當時,我感到很羞愧,暗下決心要把作文寫好。第二次交了,及格了,之后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他認為,這么大年紀來讀書,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比別人更勤奮。他驕傲地告訴記者:“初中6000多個英語單詞,我都能背下來。” 人生因夢想而精彩。站在高校校園,回想中學生活,李金木坦言并不覺得苦,反而充滿感激。他說,農民、私企老板和學生3個身份之中,當學生的這段時光是他一生中最開心的日子。他說:“讀書是我最大的興趣,我連吃飯的時間都在看書,并且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記者問他:“大學畢業后,有什么打算?”他堅定地說:“我學的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后,去做一名有知識的高管,用知識的金鑰匙打開財富大門,用事實證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記者 鄭榮林 通訊員 葉曄) (江西日報 李文亭)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藏族女孩家庭困難 愛心援助順利到天津入學
·感動吉林:考上大學沒學費 代理媽媽求助
·“黑戶”女孩明年高考 民警多方努力解煩憂
·年過半百鍥而不舍 56歲農民四度高考終被錄取
·公開征集高考試題為教改開啟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