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醞釀或出臺,一些省市調整英語等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在網絡上引發“數學退出高考”之爭,有七成網友反對數學繼續留在高考科目中。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金安中學學生上晚自習。新華社記者郭晨攝 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醞釀或出臺,一些省市調整英語等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在網絡上引發“數學退出高考”之爭,有七成網友反對數學繼續留在高考科目中。 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專家指出,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現行大學錄取招生“唯分數論”下,學習往往“不看興趣看分數”,數學題目甚至進入“偏、怪、難”的“奧數怪圈”。 在某門戶網站上進行的這項投票有超過16萬網友參與,74.7%的網友認為,數學不應該繼續留在高考科目中。不少網友直言,自己僅是“做題機器”,除了在菜場買菜用到數學,生活中根本不會用到苦讀了13年的數學。 在同一調查中,也有約4萬網友認為“學習數學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應該繼續停留高中階段的學科教育中,占投票者的25.3%。 被譽為“人類思維的體操”的數學,為何被吐槽?在專家看來,數學被“妖魔化”的背后,是中高考中數學成為“拉分大戶”,數學題目進入“偏、怪、難”的“奧數怪圈”,也不注重應用性,學科教育異化成“填鴨式”教育,以至學數學成為不少考生共同的“難忘經歷”。 “現在孩子上五年級,每周都要去上補習班,不僅孩子學得累,家長 也苦不堪言。”南京學生家長施建生說,學數學當然有用,但現在學校大搞應試教育,數學題越來越難,越來越偏,已經嚴重偏離了數學教育的初衷。同時,高燒不退的“奧數熱”也助長了全社會對數學的厭煩情緒。 “吐槽數學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倒未必是真的完全贊成高考取消數學。”南京一位中學數學老師說,近年來,為了滿足高校選拔卓越人才的要求,加之語文、英語科目的區分度不高,高考數學題目的難度越來越大,已經遠遠超過世界教育相同學段的平均水平。 記者了解到,國內中學數學的難度、中學生數學成績在“世界領先”,從2009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結果可見一斑。這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持(OECD)、每三年評估一次的測試顯示,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首次參加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全部三項評價中,均排首位。與此相對,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排名第30名,科學第20名,閱讀第14名。 “學科教育出現了機器式、填鴨式的傾向,扼殺了學習中本應該有的樂趣。”南京師范大學 教科院副教授殷飛也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是社會各界對高考科目設置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難度大之余,中學數學實用性不高也備受詬病。比如,在國外中小學階段往往有理財方面的教學活動,英國學生中學階段學習的A-level科目中也有單獨的經濟學科目,對比中國中學教育則依然停留在為學數學而學數學,并沒有數學的應用性教育。 (本組稿件撰稿記者陳剛 周蕊 凌軍輝) 高考分值指揮棒如何釋放正效應 針對數學遭遇集體“吐槽”。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專家指出,數學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學科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其在高考中的不同分值掛鉤,由此帶來教育模式的異化。專家認為,應啟動更大范圍的綜合改革和配套改革,釋放高考“指揮棒”的正面效應。 “表面上是不滿具體科目,實際上是不滿‘一考定終身’‘一把尺子量萬人’的現行高考選拔制度。”南京中小學生學習力研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說。 事實上,一些地方正試圖調整考試科目和各科分數比例。在數學遭遇吐槽之前,多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對英語科目的調整也備受爭議。比如,北京高考的新方案規定,2016年起高考語文從150分上調到180分,英語從150分下調到100分。而從2014年起,山東高考不再考英語等外語聽力。 “無論是降低英語分值還是不再考聽力或者是不再考數學,都只能導致該科目在學校的‘學習食物鏈’中的重要性下降,資源和時間向‘地位重要、分值高’的其他學科傾斜。”教育專家熊丙奇 表示,在“唯分數論”、招生和考試合一的高考選拔制度下,讓教育注重培養創造能力、學生“減負”等目標依然遙遙無期。 但專家認為,糾正學科教育異化、讓教育回歸本位,體現創造的導向,不僅要做好高考科目改革的“小手術”,更要啟動更大范圍的綜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熊丙奇表示,高考科目的改革最終離不開現行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深度改革。應學習國外的大學招生經驗,實行考試與招生分離的制度,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將教育從功利主義的泥淖中脫離出來,全方位深度進行以錄取體制為核心的學生評價體系改革。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也認為,造成學習重心偏移、學生負擔過重的,是由高考引發的應試教育之風,需要改變單一用分數衡量學生的評價體系,和單純用考試選拔人才的選才方式。 專家認為,相關教育改革方案更要廣泛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做到更加科學、合理,有利于釋放高考“指揮棒”的正面效應。 剛剛結束中高考改革方案意見征求的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已經收到了針對高考數學改革方面的建議,下一步將會對所有征集到的社會意見匯總,并依此對改革方案進行完善,正式方案將于年內出臺。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4年75所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
·高考對英語的“放生”旨在“放活”英語教學
·奇葩校規:大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
·港澳臺就讀的內地大學生被納入醫保范圍
·英語教師談中高考改革:未被征意見 有些難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