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省市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調整陸續出臺,天津的新政策也于日前公布。在新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排隊進入考場 考生確認考場信息 根治 新華社發 趙乃育 作 不根除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省市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調整陸續出臺,天津的新政策也于日前公布。在新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由此,持續多年的奧賽加分政策,隨著一紙政令戛然而止。消息一出,頓時引來多方關注。那么,取消加分優待后的奧賽又該何去何從?奧賽培訓市場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家長、老師、專家對此又持怎樣的態度?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現象走訪 [小學、初中] “奧數班”改名 “思維拓展”登場 雖然按照科目不同,奧賽一般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信息技術等五個學科的競賽,但是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許多學生來說,他們親身體驗的多是“奧數”,令他們“欲罷不能”的也正是這個“奧數”。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奧數”便是受到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熱烈追捧的一門課程。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奧數”的行列中,“全民奧數”這個特殊的詞匯被叫響。但2003年和2012年,我國相繼取消了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奧林匹克競賽以來,專門開設奧數課程的培訓班越來越少。近日,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走訪了地處和平區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負責招生的年輕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里并沒有“奧數班”。“可是我們很想給孩子報名學習‘奧數’怎么辦?”面對記者的要求,這位老師建議記者可以為孩子報名“數學思維拓展訓練班”,“其實這個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有關‘奧數’的。”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其他三家著名的教育培訓機構,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還有一個引起記者注意的現象是,在多家教育機構的走訪中記者發現,上思維拓展訓練課的多是小學生和高中生,初中生卻沒見到幾個。其中一家教育機構的招生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來我們這兒上這種課的學生數量特別多,每年都有好幾千人,而且每年在全國大賽上獲獎的學生也不少。學生以小學生和高中生為主,占到了80%以上,初中學生比較少,針對初中這個年齡段我們也只開了一個班。基本上在我們這里上思維拓展訓練班的初中生都是小學開始學,對這個課程很感興趣,打算高中一直學下去的,也就是為了不中斷,能保持連貫性而學的學生。”一位招生老師告訴記者。而在她身后的展示墻上,記者的確看見了不少手捧獲獎證書的學生們。 [高中] 高考加分“瘦身” 難擋“參賽”熱情 近年來,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各種高考優惠政策已經開始逐漸“緊縮”,包括不久前教育部門出臺的關于奧賽獲獎不再作為明年高考加分項目的規定。在這種背景下,高中生對于奧賽的態度又是否有所變化呢? 通過連日來對多家培訓機構的走訪,記者發現,雖然高考加分政策在“瘦身”,但是參加高中奧賽培訓的學生人數卻并沒有如想象中那樣出現減少,而是在逐年增加。“近兩三年來,來學校參加奧賽培訓的高中學生每年都有所增長,特別是今年人數增長率超過40%。”在南開區,一所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對本市多所市級重點中學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參加奧賽培訓的確已經成為部分高中學生的新選擇。“高一時,我一直上的是提高班,但是今年上高二后,父母為我轉報了奧賽培訓班。”在“市五所”中學讀高二的學生小陳告訴記者。隨后記者對小陳的同學進行了走訪,發現在這個不到50人的班級中,大約有12個學生都參加過有關奧賽的培訓,而在即將到來的寒假中,有參加奧賽培訓意愿的學生占到了近50%。這其中,有在初中便一直參加奧數培訓的學生,也有從未接觸過這類訓練的學生。“說實話,我覺得自己不是很適合參加奧賽的那一類學生,但是現在能用到這種思維的地方有很多,如果學有余力的話,多學點總不是壞事。”小陳說。 現象探究 綜合針對中小學生的“奧數”培訓和高中生的五科“奧賽”培訓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們對此的態度是:“中間冷、兩頭熱”,即小學生和高中生對此頗為青睞,初中生倒是反應平平。造成學生及其家長對“奧賽”培訓態度冷熱不均的原因,其實就是“升學”二字。因為在“中考”中,“奧數”成績的高低對最后的升學沒有任何影響,所以絕大部分學生會把參加培訓的重心放在“課程提高班”上。而相反的,由于“奧賽”證書在小學生和高中生的升學過程中,有著特殊的“作用”,自然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與青睞。 升學,奧賽班高燒難退“病因” [小學] 想上好初中 最好學“奧數” 好中學實驗班一般都是提前招生,“如果你有幸進入到筆試環節,你會發現試題類型幾乎與數學競賽一樣,根本不是學校里平時講的那些普通內容。”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受到中小學生“熱捧”的比賽包括: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數學競賽、數學解題能力展示(迎春杯)和“陳省身”杯數學活動等幾大權威賽事。據不完全統計,本市每年參加這些數學競賽的3至8年級學生達到了6萬人次,其中3至6年級的小學生占到了絕大多數。 既然小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自2003年開始便已經被國家叫停,學生們參加的這些又是什么比賽呢?“這些比賽與之前的‘小奧賽’相比,主辦方和參賽組織形式都不同,但是所出的題型和難度都跟以前差不多,這也使得眾多的家長一直認為這些數學競賽就是曾經的‘小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位小學數學老師這樣告訴記者。而對于她的觀點,受訪的家長則認為,比賽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其實叫什么都行,只要對孩子今后的升學有好處,我們就會讓孩子參加。” 那么參加這些比賽到底會給孩子們帶來哪些“好處”呢?據了解,目前在實行普通升學政策的同時,南開中學、耀華中學均開設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其中,南開中學“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班”實行六年一貫制,即學生不參加中考,直接升入高中;耀華中學“早期智力開發實驗班”雖實行的是五年一貫制,但與南開中學相似,入選學生可以不再參加“中考”,并且兩所學校的實驗班均是提前招生。作為本市最著名的中學之一,兩所學校的提前選拔自然備受矚目。雖然招生人數有限,但是通常報名人數卻是招生人數的十多倍,甚至幾十倍。“要想在第一輪簡歷篩查中脫穎而出,也就是說能夠順利進入第二輪的筆試,就必須擁有高于其他人的‘綜合素質’,這時候全國數學競賽的獲獎證書自然最能代表孩子的實力。”于先生的兒子小偉,去年曾經參加了南開中學實驗班的選拔,不過因為最終的筆試成績不理想,小偉沒能進入實驗班。“如果你有幸進入到筆試環節,你會發現試題類型幾乎與數學競賽一樣,根本不是學校里平時講的那些普通內容。不過人家學校選拔的就是創新人才,肯定要的也不是一般的學生。”于先生說。 參加兩校實驗班的選拔并且能夠成功入選的,畢竟是少數學生。其實大部分讓孩子學習“奧數”的家長,對于這兩所學校的態度通常是“孩子能入選更好,但不抱太大希望。”更多的孩子還是要通過最普通的方式來完成升學。 目前本市小學生在畢業時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而通常這個測試的題目難度系數比例為8:1:1。“這個考試其實肩負著兩層含義,第一是學生們的畢業考試,所以出題方必須讓孩子們能夠畢業,也就出現了80%的基礎題。而第二個則是為好的中學‘選拔’人才,這也就意味著測試必須有難易區分度,通常試卷中會有10%的題目較難。你要想取得高分,除了要完成80%的基礎題,更要去爭取10% 的拔高題。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家長們肯定都想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希望通過培訓為孩子‘拔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那學校里的老師為什么不給孩子講授這部分內容呢?”面對記者的問題,這位老師表示:“學校里肯定會講,但是講多少,講到什么程度就不一定了。因為老師肯定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水平,所以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要想得高分,最好還是學點‘奧數’。” [高中] 高校爭搶“奧賽”獲獎學生 通常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試題難度趨向“奧賽”水平,普通學生,特別是沒有經過類似培訓、學習的學生要想在這一考試中有出色的表現,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在明年的高考中,獲得奧賽天津一等獎的選手不再享受加分的政策,但是綜合各個培訓機構的招生情況,幾乎所有培訓學校的高中生源都沒有出現明顯減少,相反大部分還在增加。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與近年來多所知名高校實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謂自主招生就是指部分高校在統一高考的基礎上,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通過高校自主選拔考試,選拔出具有一定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畢業生。據了解,目前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一般都會采用以“中學推薦為主,個人自薦為輔”的原則進行報名。而無論是學校推薦還是學生自薦,都需要學生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這個不僅需要學生在校時的綜合成績要好,而且競賽成績也是重點考量的指標之一。”南開中學校長助理潘印溪表示。而他口中的“競賽”其實就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信息技術這五個學科的“奧賽”。同時,與小學生參加南開中學、耀華中學“實驗班”的提前選拔類似,通常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試題難度趨向“奧賽”水平,普通學生,特別是沒有經過類似培訓、學習的學生要想在這一考試中有出色的表現,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現在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額越來越多,大家都希望能試一試,畢竟相當于在高考中又多了一次機會。”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小夏告訴記者。而一旦通過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根據所報考學校的不同,學生們在高考中可以享受5至60分的降分錄取優惠,這對于學生及其家長來說,的確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 此外,如果學生在“奧賽”中不僅獲得了天津一等獎,而且因為成績優秀而有幸進入了國家集訓隊,那么就相當于具有了“保送”資格,“這部分學生更是高校眼中的‘香餑餑’,為了能把這些學生‘搶’到自己的‘帳下’,各個高校使盡渾身解數。但畢竟涉及的學生人數不多,天津每年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學生,每科也就只有1至5個人。”華英學校副總裁李明介紹說。 觀點碰撞 [挺奧派] 學奧數可以上“名校” 要想上名牌初中, “奧數”是把利器,在一些學校考的小卷中,奧數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就是說,上知名中學的孩子們,有不少都是通過奧數這個途徑選拔上來的,如果現在孩子不學奧數,將來就算考上了理想中的初中,不也還是會掉隊嗎?總之,奧數是孩子們通往名校的一扇門,如果取消了奧數,這扇門也就被堵住了。 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 劉慧寧 能鍛煉孩子思維能力 奧數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和觀察的能力。它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鍛煉學生熟練解決一些類型題。可以說,學習奧數之后,思維方式會變得和別人不一樣,奧數學得好的孩子都能體會到這一點。而且數學是理科的基礎,小學生學習奧數對于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習物理、化學都很有好處。但學習奧數不一定報奧數班,畢竟這筆費用對不少家長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也可以通過看書、上網的方式去學習,總之,學習奧數是很有益處的。 西青區大寺中學數學老師 高學剛 [反奧派] 不利于樹立孩子信心 學習奧數對孩子的發展沒有什么幫助,就孩子自己而言,書本上學的數學知識就夠用了,而且奧數那種拔苗助長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喪失自信心。我之前也去一些奧數培訓班看過,小小的屋子里坐著好多孩子,有的聽得還算認真,但相當一部分孩子都在那打瞌睡、干瞪眼兒,這不就是受罪嗎?!孩子上學本來就很累,有點兒業余時間就不要這樣摧殘孩子了。我家孩子讀小學五年級了,一直沒學奧數,成績也挺好。孩子喜歡書法,我們就報了個書法班,業余時間去學,我感覺這樣根據孩子的興趣做出選擇沒什么不好,何必要去跟風讓孩子去學他不喜歡學的東西呢! 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 郭梅 大部分孩子成了陪練 奧數即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范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有關專家認為,只有5%的智力超常兒童適合學奧林匹克數學,而能一路過關斬將沖到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頂峰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小學奧數更是不可界定,不少奧數書編寫的內容,從司空見慣的數字游戲開始,更多的是高年級知識的逐層下移。在小學階段,早于其他孩子學習往往在成績上成效顯著,這一現象在低年級尤為突出。然而每周兩小時的時間,學習大量的超前知識,往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給絕大多數孩子的未來學習埋下了一個巨大的“火藥庫”。隨著知識的不斷升級,大量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孩子被“奧數”淘汰,也被自己不科學的思維形式和學習方法淘汰,成為奧數大軍的碩大分母中的一員。 和平區中心小學數學教師 王曉卉 資料照片本報記者 劉耀輝 攝 專家觀點 用什么樣的眼光 看待奧數 應該怎樣看待奧數?天津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博士、教授王光明用“適度”“適時”“適材”“適當”八個字做出了概括。 [適度] 王教授說,奧數是訓練學生數學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發現數學人才的重要載體,但不是唯一載體。此外,數學競賽主要是解決問題,從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來看,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對塑造一流人才更為重要。 [適時] 要適時開展奧數訓練。不要過早進行高難奧數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因勢利導開展奧數學習活動,過早進行高難奧數訓練,會拔苗助長,后患多多。 [適材] 要在適合的學生中開展奧數訓練。不是所有孩子或者學生均適合開展奧數訓練。人是有多元智能的,不適合開展數學競賽學習的學生,可能會在實踐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音樂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方面有巨大潛能,這些潛能的開發同樣非常重要。 [適當] 要適當開展奧數訓練。奧數是一把雙刃劍,開展得恰當,有助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開展得不恰當,則會扼殺人才。如果開展奧數活動過于功利化,那么難以塑造為學問而學問的科學精神,沒有科學精神的人難以成為一流人才。 記者手記 規范加分項目 讓高考更加公平 奧賽省級一等獎學生不再享受加分,二級運動員加分項目減少……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 讓不少人拍手稱贊。 在高考中,加分是個敏感詞。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人才選拔制度未得到根本性改革、高考無法被取代之前,高考中的一分對于考生來說意味著什么。雖說加分政策的出臺,本身并不是為了照顧個別考生,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給人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間,甚至有人為了加分鋌而走險、弄虛作假。全國多地“加分門”事件的發生,一次次“刺激”著公眾的神經,也把“高考加分”推向了風口浪尖。 目前,在高考加分成功實現“瘦身”時,本市考生的加分政策還包括部分項目的二級運動員、特長生以及市優干等。在這些項目中,“市優干”極為引人注目。因為20分的純加分,在高考中對于考生來說,會有多大的幫助,不言而喻。而各高中校“市優干”名額分配的多少、“市優干”學生的選拔又是否公平,都成為大家心中一個大大的問號。“只有取消所有的加分政策,才能真正還考生一個公平!”眾多考生及其家長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完全取消加分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教育行政部門必須不斷地規范加分政策,并且把所有高考加分制度放在陽光下,才能保障教育走向更加公平。 (天津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談北大不招“偏才怪才”:標準很難界定
·青島明年10萬人擠春季高考 三分之一是外地考生
·高考新政能否給“奧賽”退燒?(圖)
·安徽省高考報名開始 加分考生將公示
·山東春季高考報名數猛增61% 將考“知識+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