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大學校園流傳這樣一句話:“一流學生學財經(最熱是金融),二流學生學高科技(如計算機),三流學生學傳統(工科)”,一語道出工科教育的尷尬境地。 流失現象需遏制 多方努力留住工科生 對工科生流失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陸益龍認為,這不僅是某個教育領域出了問題,主要是源于整個社會的分配機制造成的。一些金融、經濟、管理等崗位受到追捧,也是由于這些崗位的收入報酬水平較高。國外某些政府在對待那些冷門而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時,常會出臺一些補償政策,對于我國來說,政府也可以從整個社會層面加強再分配的調控力度,來彌補行業間的差距。 傳統的工科形象也需要改變,“談工色變”現象亟須扭轉。現在的工科并非大眾心中的重機械、低工資等印象,傳統工業都在轉型升級,向高科技、深加工等方向發展,當工程師并非又苦又累,得不償失,反而是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高、精、尖的技術人才才能勝任,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 國外很多大學也在工科教育上進行著改變,來應對工科生源流失。卡內基梅隆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學系要求學生除了修習核心課程外,還要選修公共政策或商學課程。“學生有選擇個人興趣的自由。”該系主任施萊辛格說,同時,這也能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市場潛力。信息化時代,擁有整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了企業尋覓的“珍寶”。所以這就要求高校必須提供跨學科、甚至涉及多學科的教育,以培訓新一代工程師。 各大學還紛紛設立由兩個或多個部門甚至與合作院校提供正規的多學科高級學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械工程學系、泰珀商學院與設計學院聯合提供產品開發碩士學位。學生學習如何設計新產品,考慮各種產品開發所需的要素:形式、功能、市場營銷和消費行為等。 各大學也與大型企業合作,協助提供學生真實世界的經驗。學校會推薦學生到各大企業實習,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碩士與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雷切爾·凱利在校期間就到了Zara(國際著名服裝品牌)的西班牙總部實習,協助公司優化庫存。 此外,美國高校鼓勵更多女性或少數族裔進修工程教育。雖然女性占美國人口的50.8%,但在2011年獲得工程碩士學位的學生當中,女性只占了22.6%。同年,獲得碩士學位的學生中,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國人分別只占6.3%和4.9%。許多大學與非營利機構已制訂方案來實現此目標。佐治亞理工學院除了給非洲裔學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支持外,還在精神上對其以鼓勵,目前已有許多輔導課程來滿足此項需求。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江西暫未明確申請高考改革試點省
·北京高考加分新政今年開始實施
·2014年上海高考方案確定 外語設有聽力考試
·浙江省屬高校2014年本科新增備案專業名單
·教育部給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升本”潑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