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等改革思路。 從“萬人陪考”到“分類招考” “一張卷子考所有學生”是高考獨木橋的重要標志。 雖然目前已有半數省份自主命題,但在一省區域內,無論報考高水平大學、一般高校還是專科,用的都是同一套卷子。一些老師認為,這樣一個“大鍋飯”,北大、清華要“吃”,高職學校也要“吃”,結果眾口難調,導致很多最終走進高職大門的學生不得不花大量時間,為上了本科的學生“陪考”。 新一輪高考改革“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的思路,可望扭轉“萬人陪考”的局面。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一些高職院校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因為“一張卷子考所有學生”,報考高職院校的考生不得不面對文化水平的選拔性高考,而高職院校需要關注的能力也體現不出來,推行兩類高考,實際上是為有職業教育意愿的學生減負、松綁。 本刊記者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采訪發現,隨著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試點的推進,目前高職院校部分招生數量已不再依托高考。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說:“北京高職院校每年招生約3萬人,大約25%已實現考前分流,比例還會逐步增加。” 而在產業工人需求旺盛、職業教育基礎良好的廣東,已經探索建立了“兩種模式”的招考:選拔學術型人才的現行高考和選拔技能型人才的職業高考。 本刊記者獲悉,廣東省從2008年開始加大高校招生考前分流,目前“立交橋”模式已初具雛形:一是在部分高職院校部分專業進行自主招生考試,主要進行技能測試,中職、普通高中學生都可報考,被錄取學生不再參加統一高考;二是建立高職院校面向中職學生的單獨考試,即“3+專業技能證書”考試;三是部分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合作開展“三二分段”培養,前三年在中職學校、后兩年到高職院校,以及五年一貫制的高職班。 江門市棠夏中學學生鄒致熙,2013年參加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自主招生,被錄取后放棄高考。鄒致熙說:“我平時成績400多分,考本科沒有希望。我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讓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公平。”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孩子的成功。這些學生提前被高職院校錄取,不再參加高考,為自身更加合理的專業發展、人生定位做出了選擇。新一輪高考改革將推進高職院校分類招考、注冊入學,方向正確。”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說。 分類招考的公平,還表現在為拔尖學生提供更加科學的考試方式。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丁光宏等人表示,自主選拔錄取的試點已在一些省份、一些高校取得積極成果,高校自主測試為“分數不是最高、綜合能力卻很高”的學生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打開了通道。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海南首次實施重點高校農村專招計劃
·2014年上海高考按大類招生高校增多
·今年海南高考6月7日至9日舉行 會考時間有變化
·高考倒計時 專業“挑”近視
·2014年湖北高考考生共402709人 6年下降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