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歲的甘肅天水盲人考生張耀東,今年高考考了548分,但全家人短暫高興后又陷入焦慮,因為他聯系自己所報志愿的幾所中醫藥大學,不少都明確表示拒絕錄取。 18歲的甘肅天水盲人考生張耀東,今年高考()考了548分,但全家人短暫高興后又陷入焦慮,因為他聯系自己所報志愿的幾所中醫藥大學,不少都明確表示拒絕錄取。昨天在上,很多網友在轉發呼吁,希望能給他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面對張耀東,公眾很容易生出同情心,但在高考這個全民選拔程序中,公平是不容逾越的底線。如奪刀救人的考生被給予單獨考試的機會,而不是破格錄取。醫學專業分數線一向偏高,剛剛過線未必能獲得投檔機會。同時醫學專業體檢時對視力、色盲、色弱等都有要求,這既是招考的規則,也是專業本身的限制。如果僅基于同情心錄取張耀東,顯然并非公平、理性之舉。 對張耀東而言,需要的也不是一個愿意接受他的大學,而是一所適合的大學。中醫要求四診望聞問切,藥學需要辨識顏色性狀、顯微特征,這些對于一個盲人來說顯然難以完成。即使在輿論影響下有中醫藥大學錄取張耀東,等待他的也可能是更加困擾的未來。 包括張耀東在內,今年共有3名盲人參加高考。此前,盡管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國家舉辦的各類升學考試應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助。但在法律落實上卻并不理想,今年是國家教育部()首次印刷盲文試卷,因此被稱為“盲人高考元年”。事實上,這個“元年”相當來之不易,46歲的河南盲人考生李金生向縣、市、省招生辦多次申請被拒后,與盲友給國務院法制辦寫聯名信,才讓張耀東和李金生實現了他們的高考夢。 盡管盲人高考已經“破冰”,可隨之而來,盲人的錄取該有什么的程序,有哪些合適的專業,考上后學習與生活如何保障?這些問題尚沒有答案,顯然,我們的大學和教育制度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李金生有句話說得很辛酸:“大家都認為盲人就應該按摩,這條路很寬,但別無他路。”中國現在有1700多萬盲人,他們不該被排斥在普通教育體系之外,他們參加小升初、中考與高考時,不該每一次都經過艱難的據理力爭;他們拿到成績單之后,需要的也不是同情和特例,而是完善的渠道和制度,這才是真正的公平。(劉大山) (南京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招生辦專家解讀志愿填報 留意專業新變化趨勢
·盲人考生最需要的不是“特事特辦”
·海南考試局提醒:提前批填報要慎選第一志愿
·江西“奪刀少年”將于7月2日高考 使用高考B卷
·江西外語一年兩考 2018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