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是北京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啟動元年,其中,語文學科的命題改革具有風向標的意義。今年語文高考試題不僅強調(diào)回歸傳統(tǒng)文化和母語特色,貼近生活實際,而且為考生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原標題:高考改革:愛閱讀的學生更能拿高分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讓語文學習成為“有源之水” “我覺得人大附中是我從小到大最愛的一個地方。我不知道將來上大學之后還會不會這么喜歡一所學校。”采訪中,外表稍顯靦腆的趙東方絲毫不掩飾她對自己生活三年的母校熱烈的感情。 在趙東方眼中,人大附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空間、一個寬廣的平臺,“我如果不來這所學校的話,很可能做不了這么多想做的事,見不到這樣廣闊的世界。”為了體驗一把出國考試對自身的挑戰(zhàn),她在高二便同時準備國內(nèi)高考和SAT考試。她還競選學生會外聯(lián)部部長、參加學校電影節(jié)等各種活動。如同享受一場青春盛宴,她和同學們在這些看似和學習無關的活動中,體驗了人際交往、組織活動、領導能力、口才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今年高考語文頭名房正陽還是個橋牌發(fā)燒友,也是人大附中橋牌隊隊長。今年高考結束后,他在亞洲杯橋牌錦標賽20歲青年組中奪得亞軍。他一直很感激學校為自己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橋牌的機會。在學習橋牌五年多的時間里,他從中收獲許多人生感悟。在高三多次考試中,他都在作文中以橋牌為話題來談競技體育中的得與失。“因為有真實感受,寫文章時完全是我手寫我心。” 正如語文老師佟世祥所說,“凡是能開的花都在開放,凡是能唱的鳥都在歌唱。這就是我感受到的我心目中的人大附中。”據(jù)了解,人大附中社團活動豐富多彩,電影社、朗誦社、國學社、演講社、縱橫社、書法社等等,有幾十個學社,另外還開設了200多門選修課。 綜合素養(yǎng)突出,學生考試拿高分水到渠成 人大附中文科(1)班學生李一鳴今年高考語文拿到142分的高分。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她在高三前一直在參加理科的生物競賽。她基本上都是靠自學看競賽書,而且競賽成績很不錯。高二時,她所做的生物課題是人大附中和北大以及美國的托馬斯·杰佛遜高中合作的。這些經(jīng)歷讓她提前接觸到高校在科研上的規(guī)范、方法和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 生物學習帶給李一鳴的最大收獲,是知識上的精進和思維方式的豐富。她深有感觸地說,文科生如能夠繼續(xù)學習一門理科學科,對其思維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此外,生物學習有其獨特的價值,它與其他學科有不少相通之處,會產(chǎn)生相互促進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不少來自人大附中的優(yōu)秀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堪稱“文理通吃”,這不得不引發(fā)我們對當前文理分科利弊更多的思考。 同為文科生,高考全市排名第三的趙東方高二時參加SAT考試時,數(shù)理化竟然都拿到滿分。隨后她選修美國大學經(jīng)管類的AP課程,還在校內(nèi)選修大學教授開設的微觀經(jīng)濟學選修課,當時學了統(tǒng)計學、宏觀經(jīng)濟、微觀經(jīng)濟、微積分等課程,并拿下不俗的成績。 在房正陽的媽媽眼中,語文考的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只要平日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積累,考試時能力自然會體現(xiàn)出來。“說今年高考語文要改革,我想房正陽肯定不會受什么損失的。”她由衷地說,孩子平時積累比較豐富,在學校里興趣也很廣泛。“只有當學生具有健全人格時,才能在作文中體現(xiàn)出有高度和深度的立意,才能考出高分。”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農(nóng)村孩子“登頂”北大之路:“溝壑”仍存
·高考改革:愛閱讀的學生更能拿高分
·青島黃海學院招生名額減少 1091名學生被爽約
·評論:引負面清單為“高招扶貧”政策打補丁
·素質(zhì)教育過于單一:學生都想學金融 想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