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考依然維護著基本的教育公平,但在絕對分數線的劃定之下,免不了出現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機器”。這樣的高考機器,對人才的培養有多少益處呢?以高考分數為目的的教學是萬萬要不得的。 表面上看,毛坦廠中學的驕人成績,還給了那些落榜考生一次機會通過一年的苦讀,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這背后其實還關乎一個人的成才路徑問題。 現在,社會慢慢在接受成才的路徑多樣化,但上大學,特別是上較好的大學,依然是大家最為看重的,也被認作是改變命運不多的機遇之一。不上大學,如何成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大難題。這與職業類學校的弱勢,教育水平有限,成才率低有關;也與職業工人的薪水一般,社會認同度不高有關。社會收入的差距,讓大家都向著塔尖上的高收入者看齊,拼命往上爬,結果有很多人不得不跌落到冰冷的現實中來。另外,社會層級之間流動,越是被固化,拼高考分數的焦慮就會被無限放大。 “高考機器”無疑不值得提倡。但在學生要分數,家長要錄取通知書,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高考政績等的影響下,沒有高考制度的變更,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機器”也許一時無法從根本上解除,但必須有所改善,要保持教書育人的本義保證學生作息時間、心理健康等,哪怕是頭痛醫頭的治理,也必須要有適當的干預。 (西安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機器”是“唯分數”下的怪蛋
·“包子哥”高考5次考入四川農大 分數超一本線
·山東“最牛高考班”倒數第一分數超一本線44分
·如何看待中高考分數起伏變化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高考北京地區小語種錄取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