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和21日,本版連續推出兩期“關注鄉村教師”系列報道,分別關注鄉村教師的職稱和住房狀況,引起讀者和鄉村教師的廣泛關注,普遍認為,把目光投向教師隊伍中亟需關愛的鄉村教師群體,令人欣慰,備感振奮。 本期繼續推出“關注鄉村教師”系列報道第三篇——關注鄉村教師培訓。“培訓,是給教師最好的福利。”但目前,很多鄉村教師仍然處于被“培訓福利”所遺忘的角落。推進農村教育亟需加強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而開展卓有成效的鄉村教師培訓,成為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編者 ![]() 日前,在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行的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班暨首期希望工程快樂音樂教師培訓班上,一位來自云南普洱市希望小學的音樂教師在上師大音樂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彈起電子鋼琴。陳煥聯攝 近年來,農村教師培訓問題越來越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從“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到一些社會力量發起的鄉村教師培訓,都給急需培訓的鄉村教師帶去了新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有的培訓還遠不能滿足鄉村教師對貨真價實的“有效培訓”的渴望。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指出,“終身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石,教育的特殊使命和教師的專業化,要求教師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繼續不斷地學習。”教師只有不斷地“充電”,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培訓福利”: 屢被遺忘的角落 “農村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我們要給孩子們的知識,不能比城里的孩子少!” “我們最大的愿望,是到城里重點學校聽聽課,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 近年來,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農村教育的“軟肋”——師資水平亟待提高的問題日益凸顯。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鄉村教師迫切希望得到更多參加培訓的機會。必要的經費投入是農村教師培訓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但因二元社會結構背景下政府對農村教育關注不夠,導致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而且教師培訓收費過高。 一份調查顯示,高中教師的培訓機會要多于初中教師,初中教師的培訓機會要多于小學教師。調查發現,盡管各級農村學校教師培訓有專項經費,但保障不足,很多時候教師個人要負擔很大一部分(多是從工資里扣),影響了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貴州省麻江縣下司民族中學一位教師表示,只有少部分骨干教師有機會出去培訓,一般教師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有的教師則說,很多教師連省城啥樣子都不知道。 今年8月,網絡曾曝光“8人假借鄉村教師身份參加崔永元公益基金會舉辦的鄉村教師培訓班”,引起輿論關注。后來,這起“冒名培訓”事件的相關當事人“被退回”,維護了公益性慈善事業的聲譽。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令人尷尬的現實:對于很多普通鄉村教師,能夠參加培訓,仍屬“機會難得”。 一位曾任某地師資培訓中心主任6年的老師說,前幾年,80%的培訓都要教師自己掏腰包,雖然老師們對此很反感,但為了“上職稱”,許多老師無奈只能“被培訓”,他也因此被戲稱為“教師工資回收站站長”。 “從去年開始,情況有了很大改觀,”這位老師感慨地說,有了“國培”、“省培”計劃,部分骨干教師被選送外出培訓,所在學校出路費,吃住培訓全由政府承擔,老師們很高興。“不過,培訓僧多粥少的局面,很難因此一下子改善。” 一位名叫“竹心柳影”的網友表示,一些不是一線教學骨干的領導“反復培訓”,而真正撲在一線的教師卻得不到有效的培訓。上學期,他們區里曾有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英語(論壇)老師培訓指標,但被選中的英語老師在學校里帶著好幾個班的英語。“如果他一走,幾乎整個年級的英語教學全部癱瘓,結果這位英語老師只好放棄。”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