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把“國培計劃”當作統籌城鄉教育的引擎,上半年完成了全市20%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參與的國家級培訓。據重慶市教委師范處處長李源田介紹,重慶市首先為培養農村學科帶頭人量身定制了“置換脫產”的示范引領項目。同時實施的另一個項目“領雁工程”骨干教師培訓,是在全市選擇100所城市示范中小學與100所農村項目學校結對幫扶,使結對發展的示范學校與項目學校的1萬名骨干教師合作共進,最終為農村特色學校培養一大批優秀骨干教師。 江西現有中小學教師38.5萬人,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29萬人。江西省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著重對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其培訓規劃目標是:為全省每個鄉鎮中小學每個學段每個學科培訓1名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共培訓約3.3萬人,占同口徑教師總數的12%。 記者注意到,很多地方的教師培訓計劃都把“骨干”二字放到突出位置予以強調。目前,我國教師總數約1000萬人,其中農村教師約900萬名。即便按照“國培計劃”5年內培訓總數550萬人計算,屆時仍將有近半數的中小學教師“與國培計劃無緣”。而其中面廣量大、處于鄉鎮以下的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教師”,恐怕更是“只聞打雷聲,不見雨下來”。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需要。作為鄉村教師,長期的一線教學實踐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單一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掩蓋鄉村教師對新知識的掌握不足。如果一味依靠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缺失。時代呼喚教師用全新的、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觀念、方式、方法等武裝自己的頭腦,這也對鄉村教師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對于廣大鄉村教師來說,培訓是一縷春風。但能否讓春風穿過層層“篩網”,吹拂廣袤的鄉村,依然任重而道遠。 (楊明方) 鏈接 湖南:實行學分管理全員培訓教師 湖南省提出將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行學分管理,每名教師和校長5年內參加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教師培訓5年為一周期,每年參培時間不得少于30學時。360學分的培訓中,校本培訓不超過120學分。 針對教師隊伍學科結構失衡問題,湖南省提出,切實加強農村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科學、通用技術課程等學科教師培訓,鼓勵和支持45歲以下中小學教師通過在職學習、脫產進修、遠程教育、自學考試、攻讀教育碩士等多種學習途徑提高學歷水平。 (黃澤湘) 廣西:農村一線教師享受“培訓福利” “中英西南基礎教育項目”是面向我國西南農村基礎教育、旨在讓山村老師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直接對接的一個教育資助項目。廣西中英項目于2006年11月啟動,于今年3月通過評估驗收,來自6個邊遠窮困縣的1.66萬名教師、932名校長享受到了這一“培訓福利”。 近十年來,廣西利用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特級教師工作坊”、“特崗教師”計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各類培訓;組織城市優質骨干教師送教下鄉;開出優惠政策,將優秀教師留在鄉村。 (宋瀟瀟)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