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城中區教育局在全區教育系統實施“提質減負”“不訂教輔” ,保證讓教育回歸原點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里愉快地學習,讓笑容永遠在孩子們臉上綻放。在此背景下,昨日,西寧市城中區大同街小學組織了五年級、六年級180名學生,來到西寧市“夏都第二課堂”。孩子們在這里與大自然對話,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辣椒像烤雞 9月11日上午,大同街小學的學生在西寧市“夏都第二課堂”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農耕文化實踐基地,在那里上了一堂認識植物和蔬菜的課。在一棟蔬菜大棚里,孩子們看到青色、紅色的辣椒時,一下子圍了上去,仔細觀察辣椒的形狀。有的孩子說白色的辣椒花像星星,黃色的花蕊像玉米棒。六(3)班的金月婷更是“語出驚人”,說她手里撫摸的那個長得有點變形的辣椒像烤雞,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起來。事后孩子們聚在一起,仔細觀察那個變異的辣椒后,還真有點佩服金月婷細致的觀察。 茄子還長刺 在地的另一頭,紫色的茄子掛在茄子樹上,一顆晶瑩的露珠從茄柄和茄尖迎著陽光流淌。大同街小學的一名老師和學生一樣充滿驚奇:“原來茄子長這樣啊!”五(1)班的學生高蕓皎玥說,以前只是在電視或書本上見到茄子長什么樣,今天才看到實物,觀察發現,不但茄柄上長滿了白色的絨毛,茄子樹上居然還長有刺,太神奇了。 “快來看呀,這里長了好多胡蘿卜。”一名男生大聲呼喊道。頓時,其他同學又圍了上去,驚奇地觀察起那些四五寸高的綠色植物,當帶隊老師解釋說那些植物是“茴香”時,那個喊胡蘿卜的同學尷尬不已。這名老師說:“兩者的外形是有點像,但胡蘿卜的葉子長得粗一些。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動腦和思考,就能發現未知領域的奧秘。” 創意+創新 在一間取名“創意空間”的室內教室,一群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利用廢紙、廢電池等廢舊物品,根據自己的想象,動手創新設計,制作小物品及小物件。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名學生利用廢紙和顏料,制作出了一個臉譜,臉譜的造型和上色等不比在商店里購買的差。那里的指導老師說,這種課程就是要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引導創新思維。同時這項活動還融入了環保、節約理念及感恩教育。 動有獲玩有感 西寧市大同街小學校長王玉青介紹,開學伊始,大同街小學遵循城中區“讓孩子感受成長的快樂”這一教育理念,用愛和責任成就孩子的未來,率領學校五年級、六年級180名小學生,走進西寧市“夏都第二課堂”。讓孩子們在那里享受到集自然、生活、科學、社會教育于一體的特色課程體驗,讓他們“經歷一次體驗,感受一次成功,嘗試一次創新”,突出學生自主動手和積極動腦,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經歷人生從未有過的挑戰,學生動有所獲,玩有所感。 王玉青說,“夏都第二課堂”的農科教育種植大棚,讓孩子們在那里識別農作物,體驗農耕文化;基地還建有體能拓展訓練場地、花卉觀賞園和高原植物種植園。自然科學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們在趣味中增長科普知識;在剪紙藝術主題教育館,各種剪紙栩栩如生……總之,學校這項活動是城中區教育局減負提質的新舉措,給了大同街小學學生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融入大自然,放飛夢想的全方位體驗的機會,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記者 陳俊) (西海都市報 陳俊)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吉林45名學生自制賽車 設計時速110公里
·西寧實施提質減負 學生進農耕實踐基地親近自然
·廣東順德今年內學校食堂全面推行“陽光廚房”
·兒童“自護教育”不能過頭
·缺乏科學考評機制和轉化平臺 大學生調研當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