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類似的情況并不止發生在沈陽,哈爾濱、長春、北京等地的知名高校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甚至有報道稱,重慶大學( 招生辦)的一張紅色雙選會門票炒到過300元一張。 雙選會背后的交易,猶如潛規則存在多年,爭論也從未停息。有人說是名牌高校太過小氣,有人說是用人企業戴著有色眼鏡,緣由真的只是這么簡單嗎? 用人單位HR: 企業精力有限,雙選會“擇優”參加 孫女士是一家知名企業的HR(人力資源經理),每年都會參加東三省知名高校的雙選會。“作為企業,誰都想將最優秀的人才攬入自己的旗下。”孫女士說,再者,企業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每個高校都走到,所以他們每年只參加各地知名高校的雙選會,這樣也是節省精力和人力。 “雙選會讓不讓外校學生進,那是主辦方定的。”孫女士說,但她所在的企業每年招聘時并不局限于知名高校,“求職競爭就是這樣殘酷,企業即便將目光鎖定專業實力比較強的院校也無可厚非。” 高校及人才機構: 閉門雙選會是保護本校學生利益 閉門辦雙選會是高校太小氣嗎?記者先后咨詢過不止一所高校的相關負責人,但對方對于此事基本是閉口不談。最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負責人告訴記者:“閉門辦雙選會,也是保護本學校學生,同時還能維護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 蘇女士在一家人才機構從業多年,她的看法顯然與這位高校負責人一樣:“現在就業競爭多激烈,保護自己學生的利益,我認為沒錯。”蘇女士說,十年寒窗,考入知名院校的學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注定在就業時所站的高度也不一樣,“否則對那些知名院校的學生也不公平。” 社會學家: 教育部門應多舉辦高質量招聘會 “一次高考()失利,難道注定我們連機會都落人一等嗎?”采訪中,陳雪曾對記者說,她不求自己能與知名院校的畢業生一樣步入優秀企業,只希望在應聘的機會上,能站在同一高度上。 對于這個現象,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思寧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呼吁機會平等,普通院校的學生也不意味著能力就差。”張思寧說,現在有些企業在用人上過分追求學歷,卻不顧能力。張思寧認為,企業有別式的招聘方式,只能讓自己錯別人才。“人才沒有最好的,只有適用的。”張思寧說。 而這樣獨木橋式的招聘方式,還會讓大學生就業的路越走越窄,最后形成奇怪的社會現象。而如何才能破解,張思寧認為,企業在改變用人觀念的同時,相應的教育部門和就業指導部門也該舉辦更多的高質量招聘會,讓畢業生們有相同的就業機會。 (沈陽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校閉門雙選會門票炒到150一張 誰提高了門檻
·名校學霸怕被“剩”:160人碩博相親會來了800人
·交易:一套雙選會門票150元
·9歲娃娃樂觀堅強:有意義的事就是每天照顧奶奶
·高校雙選會交易的背后:只求站上同一起跑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