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2月7日電 (記者 楊薇 郭軍)風靡全球的哈佛大學明星教授、“公正”通識教育課老師邁克爾·桑德爾7日訪問廣州中山大學時強調,教育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任職于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的邁克爾·桑德爾,既不會講中文,也沒有諾貝爾獎加身,卻并不影響他成為中國大學生追捧的美國學術明星。他的“正義”課視頻通過互聯網正在中國高校學生中熱播,而《公正:該如何做是好?》一書中文版也在中國暢銷。 如今他已經是第5次訪問中國,而7日在廣州的演講也拉開他此次中國巡講的序幕。 正當通識教育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去發現自己無限可能時,在中國,剛起步不久的通識教育在推廣之路上卻遇到學生熱情不高、參與不廣的尷尬境地。 對此,邁克爾·桑德爾指出,這是否是因為在中國的通識教育課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不夠而導致的現象。他強調,通識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讓學生參與討論,這種互動性的方式對于教師來說在控制課堂上有些風險,因為會存在不確定的因素,但正因為有這些的存在,才會讓課程更有靈氣,師生之間才會出現閃光點?!边~克爾·桑德爾指出,閃光點的出現說明大家都在真正地思考,但教師應當帶動學生如何思考,學生可以從中掌握如何進行判斷,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 而這也是邁克爾·桑德爾講課的一貫特點,他在授課時通過講故事把學生帶入一個個具體的困境,不斷的拋出尖銳的倫理問題,啟發思考和辯論,但他不會給出標準答案。 據邁克爾·桑德爾透露,自己正在打造“全球課堂”,并在中國、美國、日本、巴西、印度5個國家試點。在中國,他主要和復旦大學進行合作,通過網絡讓復旦大學的學生與他在哈佛大學課堂上進行“面對面”討論,“目前正在試點中,若效果不錯,可以考慮全球鋪開?!?/p>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體育考試“放水”留后遺癥 大學體測成高門檻
·2014高校畢業生規模達727萬人 再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副部長:到2020年建立科學完整招生體系
·哈佛公正課教授:教育應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工地塵土飛揚致學生戴口罩上課 校方稱加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