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最近,當學生和家長們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看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內容時,他們知道,“一考定終身”的事很快就會改變了。那么,以后怎么考試、怎么入學、標準又是什么呢?我們一起聽聽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怎么說。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圍著高考()轉,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劉利民表示,要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還要個性發展,減輕課業負擔,很關鍵就是改革整個考試招生評價體系。 既然是整個考試招生評價體系的改革,那么,孩子從小學一路走進大學,需要跨越的門檻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關鍵詞:小學升初中。九年一貫制直升或學區化的入學方式。這能夠有效解決大、中城市初中擇校熱的問題。但如何避免把擇校的難題提前至小學,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落實方案。劉利民表示,小學對應初中或者學區化,這樣就減少盲目擇校,保證大家入學公平。如果學區劃得合理,把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開來。這樣就使得人人能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最關鍵的,是要陽光招生,要社會監督,讓老百姓人人感覺到,能夠有機會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關鍵詞:中考—學業水平考試 + 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成績將不再是進入高中的唯一標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在中考時就將被納入到考核體系中。但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各自應該占多大的比重還需要通過試點進一步探索。劉利民表示,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開展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 關鍵詞:高考—學業水平考試 + 綜合素質評價 + 統一高考成績。在這一次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基礎。劉利民表示,高考改革基于學業水平考試,要減少考試科目。對于大家關心的外語考試,采取社會化的辦法,給學生一年多考的機會。 看來,從中考到高考,學業水平考試都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評價標準又是什么? 學業水平考試一門一清,“一次考三年”的壓力將不復存在。學業水平考試用等級評價,不再使用百分制,避免了“分分計較”。 招考分離,多元錄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校和學生之間“談戀愛”,學校參考考試成績,再通過綜合評價,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雙向選擇,教育的質量也會相應提高。 劉利民表示,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最大益處它是多元的、綜合的評價和錄取方式,使學生享受到公平錄取的機會更多。 劉利民副部長提到了一個時間表: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整體框架,內容涉及從小升初一直到博士招生一系列具體的考試招生做法,并且有望在2017年實施。總體目標就是到2020年的時候,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體系。這些做法,就是要讓考試招生更加公平、透明、規范,讓學生有一個健康、全面的發展,讓人才選拔更加科學,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這關系到家有學生的千家萬戶。 (央視《焦點訪談》)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體育考試“放水”留后遺癥 大學體測成高門檻
·2014高校畢業生規模達727萬人 再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副部長:到2020年建立科學完整招生體系
·哈佛公正課教授:教育應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工地塵土飛揚致學生戴口罩上課 校方稱加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