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意味著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 “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說,“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意味著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4月8日《中國青年報》) 通過科學合理分流,在引導學生和社會倡導、弘揚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的同時,盡早引領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中國“千人一面”的教育環境里,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無疑具有進步意義,值得探索和嘗試。然而,是不是意味著技術技能型高校就該淡化學科呢?淡化學科之后,靠什么來支撐和強化專業呢?又怎樣保證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學科與專業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科發展的目標是知識的發現和創新,專業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學科是專業的基礎,專業是對學科的選擇與組織,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職能的載體。所以,眾人皆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僅有學科水平,而沒有專業水平,顯然是不行的;同樣,如果一所高校沒有任何學科水平,想要建設高水平的專業,培養高質量人才,也無疑是癡人說夢。 簡單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確實對學科的要求不用太高,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就能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師傅帶徒弟”我們可稱作職業技能培訓,卻難以成為合格的大學教育,因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發展”。沒有學科支撐的技術技能專業教育,必然是滯后的,可以適應企業過去或者當前的人才需求,但可能就無法滿足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了。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雙語:WindowsXP今日正式退休 我還能用XP嗎?
·教育部調研“校園足球”現狀
·可以提高SAT寫作考試成績的高級詞匯替換匯總
·想要高效記憶單詞不得不注意的詞匯“四辯”
·高校簡單地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可能又是一條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