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封殺奧數一事重現江湖,教委頻頻出臺“限奧令”,禁止把奧數成績當作升學尺度,禁止辦賽,甚至禁辦一切奧數培訓!又是一個矯枉過正。奧數在北京至少興旺了十多年,當初還舉辦過全市范圍內的“迎春杯”奧數競賽呢,如真是一項錯誤的教育,十多年數以百萬計的孩子受奧數“摧殘”,那應該誰來為這個過錯負責? 作為一名親歷其中的中學生,我認為,這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奧數成績與升學的掛鉤,這事關乎各方利益,不僅關乎稀缺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戰,更關乎教育機構的經濟利益,這其中還有一些校長和老師的利益。 奧數,全稱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一種思維運動,它追求的是對數學問題的不同思考。奧數是一種非全民性的游戲,本是應該喜歡數學并且有一定天分的人去深入參與的。就像現在大家都在鍛煉身體,但是真正去參加奧運會的人很少,奧數應該是數學精英們玩的游戲。但是,近十年來奧數在中國逐漸全民化,并不是單純的因為喜愛,這其中夾雜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大部分孩子是被迫卷入奧數大軍的。有學生抱怨道:“我并不想學奧數,我不喜歡它,但是我如果不學奧數,就上不了好中學。” 是什么引起奧數變味?為什么單單是奧數?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問過媽媽:“媽媽,我為什么要上好學校?”“在好學校有好老師、好同學,接受這樣的教育能成才,能有好生活。”這就是內部原因。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后,中國人的成才觀就大概如此了,人們相信只有學知識,通過考試,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階級跳躍。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且我們中國的家長大多會把生活希望和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且喜歡拿孩子比較,人家學的自己也要學,怕孩子輸在走跑線上。最后出現了全民學奧數。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與沒有統一的小升初標準,是奧數熱的另一誘因。由于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人人都想上好初中,而小升初又不讓統一考試選拔,所以就催生出一種選拔方法。奧數與升學的掛鉤催生了各種培訓機構,可怕的是,這些培訓機構又與一些校長有著內在關聯。 封殺奧數能真正解決問題嗎?只要沒有標準,進好學校會不會有更多的人拼爹、拼關系?小學生會不會學更多其他的“興趣班”?還有一個問題,那些如華羅庚般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如何能不斷地更上一層樓? 可以列舉一下我的小升初經歷,我在小學時和其他同學一樣,也去上了奧數課。但是,我逐漸喜歡上了數學,而且從中獲得快樂。當然,我考上好初中,還有一點,我收獲了處理事情的理性和恒心。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擅長數學。人各有所長,有的擅長唱歌,有的喜歡下棋、有的愛好寫作……都學奧數肯定是錯誤的,青春年少之時還應該全面發展,突出特長。最重要的是有了相對均衡的教育還有公平的升學機制,其他都會迎刃而解。 奧數無罪,有罪的是我們人的內心。 來源:北青網 (北青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奧數親歷者現身說法:罪在奧數嗎?
·北京:與升學掛鉤的奧數培訓叫停
·“奧數熱”降溫呼聲高 由誰來釜底抽薪?
·“老大”掛鉤不斷 “奧數”高燒焉能退?
·京嚴禁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 為何反對“奧數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