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為了陪孩子備考,我給鐵路事業做了多少貢獻。”濟南市文化東路一家網吧里,青島市民于女士從包里掏出厚厚的一沓動車車票。于女士的女兒王茜是青島一中的一名藝考生,為備考山東藝術學院的音樂教育專業,去年10月份,于女士來到濟南拜師學藝。自從家里有了藝考生之后,請假、坐火車、泡網吧成了于女士生活的主旋律,“一人藝考全家遭殃”是于女士在不經意間發出的牢騷。與普通高考()學生努力家長幫不上忙不同,作為藝考生的父母,天南地北地陪讀、陪考絕對是一件勞心傷神的體力活。 故事 1一人備考全家“遭罪” 2013年1月3日,濟南氣溫是—10℃,下午3點半,站在文化東路一棟不算很新的居民樓的樓道里,王茜和媽媽不住地跺著腳,但又不敢用力,怕打擾別人。半個小時后,一個跟王茜年紀相仿的女孩子從其中一套房子里走出,王茜推門而入,于女士則繼續站在寒風中輕輕跺著腳,10分鐘后聽到屋里女兒的歌聲傳出,于女士放心地離開,距離居民樓大約100米遠的一家網吧是她消磨時間的地方。 “不在門口等著,一方面是因為太冷了,另外一個原因是怕聽見老師在屋里沖孩子發火。”于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學聲樂,但從來沒有想過會走藝考這條路,“我和她爸爸覺得還是普通高考更正統一些。”于女士說,但女兒在初中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初二的時候,班主任提醒,不走藝考這條路,可能連重點高中都考不上。“從初三的時候,她又把小時候學的聲樂撿起來了,最后考上了青島一中。”于女士說,女兒的中考成績還算可以,文化課成績475分,比當年青島市480分的普高線僅低了5分。 走進網吧,于女士跟網管打了個招呼后,直奔“無煙區”,看得出她已經來過這家網吧很多次,“孩子又來上課了?”一名負責打掃衛生的中年婦女跟于女士打著招呼。下午4時40分,于女士手機上的鬧鐘響了,關機、收拾包,女兒該下課了,她又回到了那棟居民樓下。 “你看這些小孩都是外地來這里上輔導班的,也有很多人是自己一個人來的,不過青島的考生大都是有大人陪著。”于女士告訴記者,她原本也不想陪,想讓女兒一個人鍛煉一下,但女兒管不住自己,因此每周至少兩次往返青島和濟南。 于女士從事保險工作,時間相對充裕,也可以自由支配,“一般是我處理完手頭的活,就坐動車來了,有事我就回青島,沒事我就在這里陪著她。”于女士說,碰上單位或者客戶有急事,有時候早晨剛到了濟南,下午就要趕回青島。 “很多人都覺得藝考比高考容易,文化課成績確實比普通高考要低一些,不過藝考生更不容易,不僅要學專業,還要學文化課,兩樣都牽扯精力。”于女士說,孩子讀高一高二的時候,有朋友就提醒她,高三將會是很辛苦的一年,“去年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要藝考,我朋友從六月份左右就跟我們打了招呼,一整年沒有時間跟我們玩了,要陪孩子藝考。”于女士說,當時自己還不理解,“今年我終于能理解她的感受了,家里有一個藝考生,全家都要跟著遭罪。”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遼寧高考藝術類專業統考成績于1月31日前公布
·遼寧藝術類專業統考音樂舞蹈類比去年少千余人
·評論:藝考為何變“裸考”?
·藝考招生門檻逐年看漲:“保底”上大學有點難
·巨大利益讓藝考“供需失衡” 至少150元報考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