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中考語文、物理、英語(課程)、化學科目出現重大題型調整,數學調整了大量考試內容和要求,很多說法大變臉。物理、化學都新增了“科普閱讀”新題型,大量地增加了與實際生活、生產緊密結合的考察方向。語文現代文閱讀樣題增加了一篇2400字的科幻小說,物理從38道題變為46道題,英語詞匯表變化了356處……海淀、西城等多所重點中學的畢業班老師紛紛表示:“2015年中考的變化是歷年中最大的”!
化學3大變化:增加3個新題型
2015年化學學科《考試說明》中,考試內容和要求、試卷結構、參考樣題3個部分做了調整。依據《課程標準》,將原先5個一級主題的內容組塊進行了調整,取消了“化學計算”組塊,將“物質的構成和變化”組塊進行了拆分。但實際上,對化學計算內容的考查并沒有取消,而是拆分到了其他組塊。
由于對考試內容的組塊劃分有調整,所以對試卷的內容及分數分配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物質構成的奧秘約12分;物質的化學變化約12分;身邊的化學物質約26分;化學與社會發展約8分;化學基本實驗與科學探究約22分。與2014年相比,加大了實驗與科學探究的分值,突出了身邊的化學物質組塊的分數權重。
2015《中考化學》選擇題由25題變為20題,增加了生活現象解釋(5道樣題)、科普閱讀理解(1道樣題)、生產實際分析(2道樣題)三大新題型;“計算題”改為“實際應用定量分析”,保留溶液計算等復雜計算,由原來的2道題變為1道題,把簡單計算融入到了前面的非選擇題中。
著名中高考(課程)專家、題型研究專家、人人學教育創始人賈岳臨說,過去的選擇、填空、實驗、計算四大題型,從今年起統一合并為選擇題(20分)、非選擇題(60分)兩大部分,其中非選擇題(60分)包括:生活現象解釋、科普閱讀理解、生產實際分析、物質組成和變化分析、基本實驗、實驗原理分析、科學探究、實際應用定量分析等7大模塊。
2個“增加”:增加了“認識溶質質量分數含義”,“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等。
2個“刪除”:刪除了“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能識別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如腈綸)織成的布料”等。
3個“改變”:“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計算”改為“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有關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物、生成物的質量計算”與“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含有一定量雜質的反應物、生成物的質量計算(雜質不參加化學反應)”合并為“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物、生成物的質量計算(物質中可能含雜質,但雜質不參加化學反應)”。
科學探究將“設計方案”部分從★★★降為★★;“解釋與結論”部分刪除了“處理實驗數據”,增加了“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反思與評價”部分刪除了“探究過程,評價探究活動”,增加了“評價探究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