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閉癥發病率越來越高,最新調查顯示,廣州幼兒園中自閉癥患病率高達1/133!昨日,全國婦聯副主席趙東花、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等在廣州啟動了全國自閉癥兒童家庭關懷行動“藍色關愛行動”。 1/133的兒童有自閉癥 自閉癥是以社交障礙、語言和非語言交流障礙、狹隘興趣與刻板行為為特征的發育行為障礙性疾病。自閉癥兒童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肢體健全、動作也通常靈活,卻似乎終日生活在另外一個星球,對聲響充耳不聞,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整日癡迷于自己感興趣的轉圈、玩車輪、看風扇等刻板行為之中。 以往自閉癥被認為是罕見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患病率逐漸升高。目前美國發病率為1.1%、 英國1.6%、日本1.6%、韓國2.6%。最近中山大學和廣州殘聯開展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州普通幼兒園自閉癥患病率為1/133,而這個患病率調查沒有包括散居兒童以及特殊教育機構,因此實際發病率估計更高。 我國自閉癥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1%。以此推算,我國自閉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兒童患兒的數量可能超過200萬。 不存在神奇療法或特效藥 自閉癥致殘率高,無論輕重病例,80%以上的患者成年后或不能生活自理,或不具備獨立工作能力,因而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經濟、精神負擔。 “嚴格來說,自閉癥并不能治愈!但通過早期科學合理的干預和治療,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0-50%的患兒成年后具有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自閉癥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中心主任醫師鄒小兵告訴記者,6個月以上的孩子就可做嘗試診斷,一旦發現患有自閉癥就必須進行干預和治療。“孩子在6個月后不被逗樂;10個月左右喚其名沒有反應;12個月對語言沒有反應、目光不能追隨等就懷疑其是否患有自閉癥。3歲以后發現就晚了。” 針對國內外諸多宣稱可以治愈自閉癥的神奇療法或者特效藥,鄒小兵說,這都是沒得到科學驗證的,因為目前還沒有了解自閉癥的病因,就沒有特效藥和神奇療法。 “在快樂的氛圍下,一對一、面對面與自閉癥兒童進行互動,別讓孩子獨自閑著處在自己的世界中,是治療自閉癥的好方法。”鄒小兵說,一些輕度的自閉癥兒童完全有能力上普通的學校,中度和重度的孩子只能在特殊教育學校上學。 由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全國自閉癥兒童家庭關懷行動之“十百千萬”計劃(簡稱“藍色關愛”)昨天在廣州啟動。該計劃在未來3-5年內,將對我國“至少十余省份、百余家醫院、千余名醫生開展自閉癥規范診斷與治療培訓,期望惠及萬名自閉癥孩子”。“十”是指在全國至少10個省份建立“全國自閉癥兒童家庭關懷行動培訓基地”;其中授予中山三院為全國自閉癥兒童家庭關懷行動———自閉癥診斷干預培訓示范基地;“百”是指參加培訓的人員分布不少于100家醫院;“千”是指培育不少于1000名各級醫院擁有診斷、干預兒童自閉癥的醫生。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調查稱粵幼兒園自閉患兒達1/133 發病率升高
·成都幼兒園被曝飯菜有問題 幼兒常拉肚
·幼兒園興趣班屢禁不止 有家長反對取消
·國學教育向學齡前兒童延伸 私塾式幼兒園引關注
·安徽開辦首家“零租金”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