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廣西環江縣龍巖鄉街上,很多老人領著孩子蹣跚走著,由于年輕人打工在外,留守兒童大都是爺爺奶奶照看。 東興鎮愛寶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睡午覺,140名孩子擠在4個房間中。 環江縣幼兒園是公立幼兒園,教學環境、師資力量是全縣最好的,孩子們午休的小床是獨立的木質床。 一名新來的留守兒童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獨自坐在桌椅破舊、墻壁斑駁的狹小教室里。 爬上窄窄的樓梯,3歲的潭維坐在椅子上哭紅了眼睛,惶恐地望著老師與客人。潭維剛上幼兒園,還不熟悉一切,其他小朋友跟著老師唱兒歌,他仿佛格格不入。潭維的爸爸在福建打工,他與奶奶、媽媽生活。幼兒園的玉林老師說,這里7成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望子成龍,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需求很旺盛。 4月中下旬,記者走訪了8所位于廣西國家級貧困縣的幼兒園。很多人都知道農村的幼兒早期教育遠落后于城市的幼兒園,當我們走進這些大都是留守兒童的幼兒園時,卻發現同為村娃,在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上學,在受“手牽手計劃”項目干預的幼兒園和未受干預的幼兒園上學,他們的人生起跑線也是大相徑庭。資源匱乏引發的失衡,使得無法進入優質幼兒園的留守娃們落后在起跑線上。 4月16日一早,記者跟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教育局的譚東茂老師走進洛陽鎮普樂村育才幼兒園。木門外幾根鐵棍焊接成的柵欄,是這里20多名孩子的“安全墻”。孩子們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小手扒著欄桿,望著門外的世界。而門內是掉了漆的桌椅和有些污跡的白墻。“幼兒園去年成立,都是村里的孩子,以前孩子們乘校車到5公里外的鎮里上幼兒園。”玉林老師說,“校車取締了,孩子們去不了幼兒園,我才和園長張羅著在村里開幼兒園。雖然簡陋,但終究是解決了家長的難題。”記者試圖問孩子們一些問題,他們有的慌張地跑開了,有的漠然地望著記者,而3歲的潭維不停地流眼淚卻哭不出聲。 20公里外的東明幼兒園,條件稍好一些,成立的原因不盡相同。去年成立時,這里的園長參與了縣里組織的“手牽手計劃”項目教師培訓。3名幼師按照培訓教材,將幼兒園活動安排、伙食安排、辦學理念貼在墻上方便家長閱讀。老師利用廢品制作了教具,孩子們有積木、健身器材可以玩。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走進貧困縣幼兒園:留守娃的“起跑線”(圖)
·陜西:幼兒園不得跨學期預收保教費
·太原公布787家符合國家標準幼兒園名單
·幼兒園老師掌摑5歲幼童 致其多處軟組織挫傷
·江西出臺措施遏制高價幼兒園
|